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适应性情况调查
本文关键词: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适应性情况调查
【摘要】:目的调查大学新生入校后的适应状况,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不适应的各项特征,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和理论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河北省3所高校3 218名在校本科生进行整体抽样调查。结果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的适应性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独生子女的适应性明显好于非独生子女;来自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学生的适应性情况明显好于来自小城镇和农村的学生;非独生子女的原生活、学习环境与其表现出的不适应性有关。结论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性问题。城乡差异是造成非独生子女出现适应性问题的主要原因。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药学院;河北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 大学生 适应性 调查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大学阶段在个体一生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个体从青年期向成年期过渡和准备的时期,是从以学习为主到以工作为主的过渡和准备时期。大学新生作为初入大学的群体,经历着学习方式、生活环境的变化。新生在入校后几个月往往表现出心理上的不适应。很多学生能够顺利度过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佘丹丹;宋少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成因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德立;梁宝勇;;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J];心理科学;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芳;局级领导者群体整体效能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陆妍旭;朝鲜族大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2 董增云;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郭楠;大学生压力应对的心理承受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杨玉芹;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适应问卷的编制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陈英;研究生适应性量表编制及其与社会支持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6 翟亚奇;大学学校气氛的结构及其与大学生适应性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8年
7 黄李凤;大学生文化适应与网络学习关联的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张莘;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晓玲;鲁丽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汤舜;;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9年34期
3 尚会静;积极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生活[J];心理世界;2005年09期
4 吴鲁平;;大学生角色扮演过程中的心理冲突与心理调适[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88年06期
5 孙小燕;网络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霍彩芳;浅析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17期
7 施福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8 饶美娇;邓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初探[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韩来伟;;浅析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心理矛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4期
10 陈海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蕾萍;;独生子女现象的百年回顾与思考——一种集体心理的文化解读[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2 万传文;范存仁;林国彬;;五岁至七岁独生和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比较及性别差异的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3 王建中;;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卫生特点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包卫;陈会昌;瞿建国;;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差的心理分析与调适对策[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唐雪飞;;军校大学生心理适应性及相关因素研究[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徐凤姝;杨宜音;;关于大学一年级学生情绪的“TAT”试测及其分析[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7 哈斯;翁舸;李卯和;赵祖安;;民办高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8 李晓波;詹丽萍;董莉萍;杜瑞红;;北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刘学敏;王海民;;国防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秦振兰;吕慧兰;高伟;王慧;;护士情绪劳动表现策略的调查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2008年“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光(作者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透视以及应对策略[N];安徽经济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赵永宏;大学生成长第一课该上什么?[N];大同日报;2006年
3 本报评论员 郭振纲;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亟待加强[N];工人日报;2005年
4 张学英 本报记者 周芝敏;一切从“心”开始[N];黑河日报;2010年
5 章睿齐;关注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N];贵州日报;2007年
6 童大焕;长子长女何以更出类拔萃[N];东方早报;2007年
7 方奕 刘亚丽 王滨 程乐华 李峰 袁志发;理性的认知伴你成功[N];河南日报;2006年
8 陈福新;做事拖沓是心病[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9 马志高;年轻人,你那不叫“怀旧”[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孙军邋通讯员 赵笛;三种心理问题值得关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勇;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经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英敏;初中生羞怯的结构、特点及遗传与环境的影响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中南大学;2012年
5 陈进;多维内隐自我概念的特性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宝倩;南京市高校新生自我和谐与适应性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张伟;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3 高明慧;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其教育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都文霞;山西省医科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5 柳忠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艳霞;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分析与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7 张吉;大学新生心理应激水平与人格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伊学慧;大学生的学校适应及其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潘朝霞;大学生心理分离与学校适应:父母教养方式的调节作用[D];河南大学;2009年
10 李树军;市属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039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0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