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对理论的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探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应对理论的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探析
【摘要】:个体在大学时期要完成一系列的发展任务,因而也将承受发展所带来的多方面压力:一方面,要面对来自生理、心理、环境等重大变化产生的困扰;另一方面,还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承受更多的学业、人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不良心理问题(如厌学、人际关系紧张、焦虑、自杀倾向等)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大学生需要提高压力的应对能力,保证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哈尔滨学院科研处;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应对方式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编号:11544119)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研究”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大学时期是人生的转折点,是个体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的重要发展阶段,大学生将在此阶段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应对(coping)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时,所作出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其在个体应激事件中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和强度,进而调节着应激同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1][2][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池丽萍;认知评价在婚姻冲突与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作用:中介还是缓冲[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2期
2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3 施承孙,董燕,侯玉波,侯桂芝,周晓梅;应付方式量表的初步编制[J];心理学报;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维良;教师的应付方式与社会支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骆积强;身体锻炼与高中生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郭正贤;高校危机管理的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宋桂云;刘宇;;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6年12期
5 王玲,唐红波,郑雪;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广州、澳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6 张倬秋,张树森,段芬,陈婷;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调查分析[J];华西医学;2002年01期
7 田丽丽,刘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负性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2年Z2期
8 张本,张均正,王学义,何世业,孙贺祥,马文友,姜涛,张秀凤,于振剑,许瑞芬,彭精芬,孟雪梅,刘晓芸;经历大地震的开滦矿离退休干部心身健康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年01期
9 张晓慧,冯金平,段国甫;初中生道德情景应对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6期
10 吴小苹;陈雪玲;;高职生应激源、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褚荣伟;;调节作用、中介作用及其在营销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春辉;马世超;;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编制的验证性因素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时勘;;我国危机事件和重大事件的社会心理预警系统的研究进展[A];香山科学会议第204次“SARS预防与控制”学术讨论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3年
4 时勘;;危机突发事件的社会心理预警研究[A];中华预防医学会纪念卫生防疫体系建立50周年暨公共卫生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韩翼;;组织承诺维度及其对角色和角色外绩效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任弘;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4 许小冬;竞技信息及优秀选手对竞技信息的处理[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5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6 徐青;ERP实施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伟岸;中枢神经系统对肠易激综合征内脏敏感性的调节[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9 胡志;我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张辉华;管理者的情绪智力及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丽丽;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向守俊;初中生挫折应对自我监控训练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欧阳常青;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间的关系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卫春;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徐颖哲;小学生在与同学冲突情境下应对方式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6 申艳娥;中小学教师压力应对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于肖楠;不支持压力下的下岗人员应付方式与控制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胡建兵;影响在校生应对方式因素的情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海荣;蒙汉初中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梅;高中生不同人际关系群体情绪调节方式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卫东;应对量表(COPE)测评维度结构研究[J];心理学报;2001年01期
2 辛自强,池丽萍;家庭功能与儿童孤独感的关系:中介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3年02期
3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4 韦有华,汤盛钦;大学生应付活动的测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7年01期
5 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潜变量交互效应分析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6 梁宝勇,郭倩玉,郭良才,杜桂芝,刘畅;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Ⅱ-应付方式的评定、分类与估价[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年04期
7 姜乾金,黄丽,卢抗生,娄振山,扬爱如,陈慧,毛宗秀;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4期
8 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新玉;;大学生身体自我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年04期
2 张彩霞;;归因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谈美琴;;青海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4 田海滨;;兰州市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曾荣侠;;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孙光;;大学生同辈心理互助模式探讨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刘雅;;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12期
8 董耘,李萍,朱孔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5年11期
9 闫寒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及方法[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何莹;;大学生压力及其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军;祝蓓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身心效应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丁秀玲;韩力争;冯玉州;;大学生的人格描述与心理健康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张兰君;;大学生强迫症状与运动处方干预实验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平;陶新华;;团体咨询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武青慧;;同伴性教育——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模式探讨[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6 吕锋;朱孔香;;城乡大学生焦虑及社交焦虑的调查分析[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江雅;黄希庭;;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焦虑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杨心德;蔡李平;张莉;;大学生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指数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韩红艳;;大学生网络交往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柳春香;;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术 金秋;六成大学生不知自己该干啥[N];中国妇女报;2005年
2 钟合;大学生“逃单”拷问学子诚信[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陈七三 李伦娥 欧阳鹏飞 张小攀 徐光明;把和谐社会精神送下乡[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记者 陈强;什么影响了大学生基层就业[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雪峰 实习生 陈丽;暑期大学生:欲做家教也不易[N];重庆日报;2005年
6 吴应海;大学生的脑子为何“不堪一洗”[N];重庆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孙忠法 仲筏;大学生让心理在七月毕业[N];中国人事报;2005年
8 谢晶晶 林以勤;“是是非非”话打工[N];常州日报;2005年
9 早报评论专栏葛剑雄;为什么大学生一定要住校?[N];东方早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杨艳玲;大学生勤工助学报酬怎么算?[N];大理日报(汉);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秋珠;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吉林大学;2006年
3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丽伟;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丹;大学生迷信心理与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先明;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柳菁;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O@黎明;健身健美操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增锋;以运动干预为手段改善北京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可行性探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7 蒙茜;大学生拖沓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07年
8 于辉;朝鲜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9 汤万杰;绘画审美治疗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胡靖宜;大学生社会创造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04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04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