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同伴关系的隐变量预测模型
本文关键词:儿童同伴关系的隐变量预测模型
【摘要】:以往对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因素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元素主义倾向,无法对儿童同伴关系做出科学而又简约的预测。在系统总结以往研究的变量的基础上.筛选出了4大量表和6个可测量指标。统计结果显示,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因素依次是学校标签、能力特质和焦虑,三个因素对模型的方差累积贡献率为74.887%;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的拟合度高,路径系数均极其显著;三个隐变量能够解释ZLM62.2%的变异。结论表明儿童隐变量预测模型具有很好的构思效度,能较好地预测儿童同伴关系。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同伴关系 因素 隐变量 预测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JYC015) 扬州大学校青年基金资助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问题提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持续调查影响儿童同伴关系(PeerRe傲ionshiPs)的因素,,一系列相关研究和实验调查都支持“儿童的社会行为结果影响关系模式”这一假设。目前国内外对儿童同伴关系的析因研究的变量主要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属于儿童人格方面的因素对同伴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飞;苏林雁;金宇;儿童焦虑量表全国协作组;;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年04期
2 谷传华;周宗奎;种明慧;;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与其同伴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3期
3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年01期
4 罗学荣,万国斌,杨志伟,苏林雁,李雪荣;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在7~11岁品行障碍儿童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年02期
5 王晓辰;李清;高翔;郑日昌;;小学生同伴接纳、教师接纳、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敏;李志;侯东辉;;高中生成就动机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关系的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张云仙;;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工作价值观与就业能力的相关研究[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刘芳;刘世瑞;;大学生自主学习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J];才智;2009年32期
4 吴靖媛;胡象岭;彭军生;;高中生物理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5 谭金蓉;;大学生的心态状况调查及其积极心态培养对策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刘芳;刘世瑞;;大学生自主学习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张咏梅;;初中生数学自我效能问卷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1期
8 杨丽;梁宝勇;张秀阁;吴雨晨;;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APS-R)的中文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9 葛明贵;余益兵;邢彩霞;;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厌倦感与抑郁的关系[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毛春;胡晓;;重庆市农村中学教师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的使用意向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常微微;苏虹;王忱成;单晓伟;韩琴;徐志伟;伍佳玲;;初中生早期问题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2 朱秋飞;;自我效能感对不同情境大学生责任行为的影响[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Computer Science (PPSCS 2010)[C];2010年
3 明文;张振新;;积极自我暗示对高三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雪龙;;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振鹏;ERP系统用户满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刘博;多水平框架下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偏差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谭咏风;老年人日常活动对成功老龄化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凡;员工就业能力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毕重增;自信人格理论的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6 孙晓玲;大学生自我透视的时间距离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敏;青少年情绪弹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海荣;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玲;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赵倩;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归因风格对大专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海琼;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技能考试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齐斯文;不同证型中风偏瘫患者心理行为特征及心理干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彭汉艳;残疾人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动机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任小梅;某校中专学生心理健康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杨晓春;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评估与相关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张海苗;不同干预方法对肝硬化住院患者心理社会状况、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9 马秋野;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之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丛群超;大学生的思维风格、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7期
2 王晓辰;李清;;影响童年期同伴接纳的若干因素[J];教育评论;2006年05期
3 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4 邹泓;儿童的孤独感与同伴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年02期
5 王耘,王晓华;小学生的师生关系特点与学生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3期
6 程利国,高翔;影响小学生同伴接纳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2期
7 周宗奎,赵冬梅,陈晶,蒋京川,Rachel Hundley孟菲斯大学心理系;童年中期儿童社交地位、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8 邹泓;同伴接纳、友谊与学校适应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3期
9 朱冽烈,许政援,孔瑞芬;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行为特性及同伴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5期
10 周宗奎;李萌;赵冬梅;;童年中期儿童社会能力与学业成就的交叉滞后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2期
2 杜秀芳 ,刘在花 ,徐永磊;我国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述评[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0年03期
3 汪均裕,莫民强;高中生同伴关系发展特点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4 张丽萍;普陀区初中学生性格调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5 潘书波;关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诸因素的研究与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郑希付,邹爱红;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构成因素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7 陈欣银,李正云,李伯黍;同伴关系与社会行为:社会测量学分类方法在中国儿童中的适用性研究[J];心理科学;1994年04期
8 戚宏云;和政县学龄儿童智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5年04期
9 吴奎豪;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因素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10 叶子,庞丽娟;论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相互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宗奎;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关系的发展趋势及社会行为的影响:3年追踪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小青;邹泓;蔡颖;;中学生情绪智力与人格、同伴关系质量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杨晓星;张日f;;箱庭疗法对同伴关系不良儿童的干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赵冬梅;;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相互预测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张富洪;黄希庭;;6~8岁儿童的同伴关系的特点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熊明生;;身体活动领域青少年儿童的同伴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侯超;王美芳;张庆;姚利;;小学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及其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刘少英;;幼儿同伴关系追踪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赵慧;张大均;余林;;计算机辅助改善同伴关系心理素质教育软件开发与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谭雪晴;;童年中期关系攻击行为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欧阳炜;寻个梦感受心情其实一切都很朦胧[N];深圳特区报;2006年
2 ;幼儿心理的发展过程[N];中国妇女报;2002年
3 陈会昌;胆子大小是天生的吗?[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李莉(作者单位:廊坊市一幼);幼儿园要重视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N];廊坊日报;2006年
5 胥晓琦;亲子“依恋”宝宝健康[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高桂英;矫正学习不良儿童的孤独感[N];甘肃日报;2004年
7 瞿水湘;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调查与思考[N];团结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荣;儿童社会关系概念化的特点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文;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4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杜燕红;儿童特质理解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海燕;工读生与普通生父母依恋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的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光辉;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本土化内涵、基本特点及其与同伴背景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乔云雁;情绪性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彬;儿童智力观的发展及其对他人和自我智力的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琰;初中生同伴亲密关系满意感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龚玲;未成年人犯罪与人格特质、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廖峻;工读生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与同伴关系的特点及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雪娇;视障大学生同伴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海平;初中生不良同伴关系干预的案例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丽娜;4~8岁儿童气质、同伴关系与同伴冲突解决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伟伟;大班被拒绝幼儿的箱庭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邹洪伟;青少年对同伴的自我表露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文霞;不受欢迎幼儿的同伴关系干预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义青;青少年同伴关系、自我和谐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10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10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