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新课程改革与“穿新鞋走老路”:教师视角

发布时间:2017-10-29 00:11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与“穿新鞋走老路”:教师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新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教师


【摘要】:新课程实施中"新鞋"与"老路"的关系固然需要澄清,但教师为什么要"穿新鞋走老路"的困惑与无奈更需要关注。"穿新鞋走老路"本是一件非常不舒服的事,然而,教师由于不认同"新路"、不敢走"新路"、不愿走"新路"、"穿新鞋"不会走"新路"等原因和迫于现实的压力只能硬着头皮去"穿新鞋走老路"。教师希望能穿上"合脚的鞋",走符合教育规律的"路"。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教师
【分类号】:G423.07
【正文快照】: 近来教育理论界对新课程实施中的“穿新鞋走老路”问题进行了激烈而有益的讨论和争鸣,其焦点主要集中在“新鞋”与“老路”的关系方面。“新鞋”与“老路”的关系固然需要澄清,但教师为什么要“穿新鞋走老路”的困惑与无奈更需要关注。“穿新鞋走老路”本是一件非常不舒服的事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郭法奇;探究与创新: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江峰;;客观与主观:当代课程哲学的两种知识观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4 刘儒德;论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张宏武;综合课程与教师文化素质的建构问题探讨[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曲佳;;情境因素对学习迁移的影响初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唐爱民;终身德育:一种教育哲学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5年01期

8 吴小鸥;创构大学课堂[J];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李明德;“似曾相识”——对杜威教育理论的一些再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左小文;浅谈杜威反省思维与教学方法的思想[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安富;合并型多校区大学融合过程中的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温恒福;教育创新组织的领导与管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丙香;基于问题解决的化学学习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丁炜;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贾存军;语文互动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殿森;探寻教学理论原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3年

5 鄢岚岚;孔子的自省意识与反思型教师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国庆;知识观的现代转变与语文基础教育改革[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7 吴越;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场认知方式、学习风格、学习动机以及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侯会美;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创造性教学[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春华;高职(五年制)物理教材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亚丽;中学历史学科特殊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弘飚,靳玉乐;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2 张立昌;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学校文化适应性及其改造的目标——基于中、美课程改革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3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4 鲍嵘;论教师教学实践知识及其养成——兼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5 李小红;教师个人理论刍议[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6 李子建,尹弘飚;后现代视野中的课程实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7 操太圣;卢乃桂;;论学校组织变革中的教师认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尹弘飚,李子建;再论课程实施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9 周雪梅,俞国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类型、成因和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10 丁笑梅,刘朋;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必须与课程改革同步——新时期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制度改革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鞠玉翠;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振华;论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建构者[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国足;;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J];科技信息;2009年18期

2 刘红姣;;“传统”与“创新”——对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异化现象的反思[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丁金花;班惠菊;张改娜;;谈新课程改革下学生主体地位的生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9期

4 刘红姣;;对新课程教学中异化现象的反思[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5 何玉凤;;透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异化现象[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2期

6 李辉;;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心中有“度”[J];吉林教育;2006年06期

7 袁志芬;;新课程背景下低效教学现象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06期

8 邓振宇;任国伦;;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作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年04期

9 吴志晓;;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中角色冲突产生的原因分析[J];文教资料;2009年22期

10 黄白;;运用启发式教学新探[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书;邱笑宸;;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宋庆发;;春天的落叶让人迷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倾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倪娟;海门市海南中学课题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初中课堂教学良好心理状态的实验研究”中期实验报告[A];全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C];2004年

4 李春鹏;张新奎;李为民;;信息化课堂教学“三原则”解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郑祖利;;浅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新课程下教师争做研究者[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卢传梁;赵润麒;;试论“主体性教学”(节选)[A];第六期全国陶研骨干培训班文集[C];2001年

8 庞维国;;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学习:生成论的视角[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李凤平;;对提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认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10 李玉堂;;奏好课堂教学“三部曲”[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 勇;四加四等于八吗[N];中国教师报;2005年

2 杨石 王桂书;新课程改革驶上快车道[N];商丘日报;2006年

3 殷涛 林以勤;“开放”走入新课程[N];常州日报;2006年

4 韩 丽 马玉顺;新课改最大的误区——课堂教学的形式化[N];中国教师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周静;“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N];通辽日报;2010年

6 张国富 作者单位 靖远县北湾中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N];白银日报;2005年

7 俞中续(作者系古浪县干城学区教师);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N];甘肃日报;2005年

8 山东省胶南市博文中学校长 刘志波;课改何以与课堂教学不相容[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莫让学生在“被学习”中悟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10 顾金光;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之符号诠释[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6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9 晋银峰;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冠昱;生成性课堂教学目标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红玲;论教学反思[D];山西大学;2007年

3 杜开飞;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阻抗的知识观检视[D];西南大学;2009年

4 唐建国;课堂教学不确定性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谢新峰;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宋燕;课堂教学审美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吴少玲;生成性课堂教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海龙;论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的培养[D];燕山大学;2009年

9 施小娟;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歆;苏州初中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10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10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0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