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对知识学习与学生发展关系的重新审视

发布时间:2017-11-04 09:05

  本文关键词:对知识学习与学生发展关系的重新审视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学习 学生发展 关系审视


【摘要】:在我国,人们主要是在知识学习的界限内,或者说从知识学习出发理解学生的发展问题,并认为书本知识学习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按照新的发展观对于学生发展的取向以及发展的机制的理解,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作为生活主体的全面发展是在包括符号、交往、操作、反思、观察、实践等多种活动的结合与互动中实现的。由于书本知识学习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只具有特定的功能,同时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在理解知识学习与学生发展的关系中,应确立"知识工具论"的观念,而不是"知识目的论"的观念;在把握知识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时,应明确知识学习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08JA880027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平台理论创新研究资助项目:985ZB0401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关于知识学习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我国已经形成这样的“规律性的认识”:书本知识学习是落实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这一规律不仅影响了我们对于教育问题的思维路线,也极大地决定了教育实践的展开过程。事实上,在新的理论观念看来,知识学习的主要发展功能在于促进学生认知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佑清;;多维学习与全面发展——促进全面发展的学习机制探讨[J];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2 陈佑清;;体验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02期

3 陈佑清;知识学习的发展价值及其局限性[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年01期

4 陈佑清;;培养“生活主体”:教育目标的一种选择[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秀华;;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S1期

2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周娜;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谈儒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教育的两种改革路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钟以彬;;困境中的高校执行力:模式分析与途径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唐静萍;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研究和改革的几点思考[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张永华;;浅谈德育创新中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8 李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适应性功能教育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9 沙银芬;;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白媛媛;牛海彬;;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波;;新形势下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的学前教育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建仁;;论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张志刚;;陶行知的人格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翟广顺;;陶行知与毛泽东:历史的机缘和邂逅——纪念陶行知逝世60周年、毛泽东逝世30周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覃兵;;二十年来我国教学原则地位研究之综述——与教学论诸范畴关系的讨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覃兵;;二十年来我国教学原则体系构建状况的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覃兵;;论我国二十年来教学原则的批判反思与创新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赵旭东;廖其发;;近现代教育家对农村成人教育内容探索的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傅资云;;乌申斯基论习惯的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陈永申;;文化现代化的若干问题[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4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赵金坡;声音与回响:我国农村中师毕业生的历史考察(1979-200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兰香;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玲;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姗姗;创新型校长成长条件与途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彭国强;2000-2008年美国、英国体育教学研究状况及趋势[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洁静;流行歌曲:一种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微微;高校旅游专业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旭;关于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林升日;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殷燕;论话题设计在小说教学中的实施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徐敏;职高单招班语文课前预习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祖荣;论学习方式及其变革的规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3 王策三;教育主体哲学刍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4 陈佑清;人作为活动主体的素质结构[J];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5 陈佑清;论活动与发展之间的相关对应性[J];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6 陈佑清;;适应新的发展取向的学习类型多样化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3期

7 陈佑清;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及其选择[J];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07期

8 陈佑清;论知识在教育中的价值与地位[J];江西教育科研;1998年03期

9 王道俊;;关于教育的主体性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年02期

10 陈佑清;;体验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雅莉;;试论中学生责任意识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S4期

2 马稳玲;;自由和谐的空间 个性飞扬的舞台——语文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发展的点滴例谈[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年03期

3 崔秀兰;;注重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发展——评新修订的《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陈敬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特点的调查研究[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胡弼成;学生发展:个体教育经济学的基本范畴[J];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6 戴炜;;莫为“完美”而“瘦身”[J];江苏教育;2006年04期

7 项芳梅;;关注课堂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J];新课程(初中版);2006年10期

8 刘真吉;;原来教育有悔[J];基础教育课程;2007年03期

9 李赛凤;;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7年Z1期

10 孟秀凤;;让“错误”引出精彩[J];小学教学参考;2007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美香;;如何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生态课堂[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程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通过变式教学促进学生发展[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3 曹鹄;;教师的创造性需要如何体现[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唐林波;;让课外作业成为一种学习享受——谈新课标下小学英语课外作业的设计[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5 张鹏;;让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曾广湖;;“三心”育人与“三维”互动,重建中小学生学习生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年

7 邵山;;构筑生本课堂 畅享生命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8 杨艳;王红梅;;关注学生发展,用沟通注解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9 王春生;;师爱——学生发展的原动力[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10 赵恒青;;构建和谐校园 促进学生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占行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长乐小学;用课堂评价促学生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李静 实习生杨爱玲;突出民族特色 对学生发展负责[N];南宁日报;2009年

3 李珂;“学生发展性评价”内容与方法出台[N];福建日报;2004年

4 深圳市育才教育集团总校校长 曹衍清;建设适宜学生发展的评价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陈犁书 刘丹;上海大学“按兴趣”分寝室,引发质疑[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潘玉娇 沈红艳;如何诠释“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N];江苏教育报;2010年

7 何敏 夏星 重庆市北碚职业教育中心校长 丁建庆;为学生发展开拓广阔空间[N];重庆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赵小雅;评价:着眼于学生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 成向锋;构建新型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记者柳艳芳 通讯员邵春琦 赵博;深化评价研究创新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发展[N];天津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亚军;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继兵;大学文化与学生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马超;20世纪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瑞情;中学生社团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荣;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高科技企业增长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王勇鹏;应得与公平[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骞;数学教学耦动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德茗;企业隐性知识学习与沟通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冉玉霞;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学生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学华;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曹秀华;自主学习模式的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军;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若干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韩莉;初中英语形成性评价与学习效果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爽;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郭雁;在中学作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我话语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霞;信息技术对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磊;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马春辉;运用教育评价改进中学生物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继翠;新课改理念下有效历史课堂活动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38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38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b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