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范式”下的留守儿童研究及其拓展
本文关键词:“问题范式”下的留守儿童研究及其拓展
更多相关文章: 问题范式 留守儿童研究 第一代留守儿童 第二代留守儿童
【摘要】:在"问题范式"下,留守儿童研究所呈现出的结果是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与社会化均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问题,他们几乎成了各种"问题"的集大成者,其受教育权、心理健康权、发展权等"权利"均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害。"问题范式"下的既有留守儿童研究目前已经遭遇到一些瓶颈问题,如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结论均高度重复。研究留守儿童的分代及其差异可以拓宽"问题范式"的研究空间。第二代留守儿童的出现及其不同于第一代留守儿童的新的特征需要引起研究者的高度注意。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管理问题研究”(批准号:07JYB006)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引言本文需要回答如下两个问题:当前我国留守儿童研究的问题何在?如何继续推进留守儿童研究往纵深拓展?从既有研究来看,最早呼吁关注留守儿童的学者是上官子木。[1]据查,自1993年至2000年,关于留守儿童研究的成果并不多,然而,2004年以后相关研究明显加快,2005年至2007年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问题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2 卞桂平;焦晶;;农村留守儿童精神世界:困境与多方协同治理[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3 项焱;郑耿扬;李沉;;留守儿童权利状况考察报告——以湖北农村地区为例[J];法学评论;2009年06期
4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5 肖富群;;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的实证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汪振江;杨铁生;;监护制度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机制的重构[J];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7 王敬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8 郭玲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与对策的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9 王东宇;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10 赵红;罗建国;李作为;黄宣银;刘良;文红;钟昆;周碧英;徐锋;;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及自我意识状况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典恩;;2006~2007年中国大陆人类学研究综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刘岳启;周宏;;农村“留守儿童”与和谐农村的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3 马芳;;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4 赵洁;曹光海;;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5 王东平;彭建强;闫震;;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学习影响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7期
6 刘强;;农村留守幼儿生存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7 陈婷;;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与建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8 孙仲文;;在和谐社会视域下探讨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黄先伟;何成森;马南振;杨阳;;留守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安徽医药;2011年07期
10 王金华;李晓敏;;浅析农业劳动力断层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森;;自选择、父母外出以及不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表现——基于倾向分数匹配方法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王薇;李晓苗;罗静;高文斌;;亲子分离与联系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自尊的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胡利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调查[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林火灿;邓靖;高健;黄冲;余易安;邢佰英;;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媒介素养差异比较——对京皖两所中学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5 陈日升;;福建亭江的“小美国人”:一个跨国寄养的新移民子女群体[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琳;;浅议贵州省“扶贫”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岑怡;;隔代监护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问题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罗曼;;贵州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强;;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研究——以贵州黔东南麻江县坝芒乡A村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联结性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孙丽璐;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向飞;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张金荣;3-12岁儿童人格的结构评定及其发展特点的追踪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肖亚洲;湖南某县农村留守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卫生服务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钱正武;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宋丽博;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现状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于海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蒲婷婷;陇南市农村劳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7 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桂林;山东菏泽“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龚风华;南通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特征和体育锻炼干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王云;初中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2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问题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3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于海;林南教授在复旦谈“社会资源”的观点[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5 叶一舵,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王秋香;;家庭功能弱化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J];文史博览;2006年14期
8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9 张思宁;;民生问题与社会秩序重建[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10 朱俊芳;关注农村“留守儿”的思想道德教育[J];贵州教育;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续梅;[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迎春;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发展及其与生活事件和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马晓凤;“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崇;莫丽娟;;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问题范式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王永崇;莫丽娟;;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问题范式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王永崇;莫丽娟;;问题范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155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155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