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共学校的“意识形态冲突”
本文关键词:美国公共学校的“意识形态冲突”
【摘要】:从教育与权力的关系入手、以意识形态冲突为视角来研究美国公共学校的"战争史",是美国公共教育史的一种解释路径。知识与学校从来就不是价值中立的,它体现着社会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从美国公共教育和公共学校诞生之日起,在当时社会和历史条件中居于主流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集团对公共教育和公共学校中"谁来学、谁来教、学什么、为什么学"的争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使得公共教育和公共学校从一开始就沦为了灌输社会主流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工具,沦为了统治集团实现价值控制力的工具,沦为了阶级再生产、经济再生产、政治再生产、文化再生产的工具。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校大辩论’中主流象征的政治性与工具性分析”(项目编号:10XNF047)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571.2
【正文快照】: 教育与权力的关系问题,不仅是教育政治学中的一个核心命题,而且也为教育史研究提供了一种解释历史的思路,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左派史家持用的一种解释历史的路径。知识与学校从来就不是价值中立的,,它体现着社会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教育改革,从本质上说,就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隐蔽课程建设之简要考察[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郝明君;现代课程的意识形态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刘丽群;;论课程公平——一种社会学的视野[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4 钟玲;论批判教育学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基础及对我国教育研究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5 唐庆华;高校课程体系的后现代解读[J];江苏高教;2003年06期
6 董守生;后现代知识观与教学理念重建[J];教育导刊;2003年12期
7 杨昌勇,李长伟;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二十年:回顾与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3期
8 蔡春,扈中平;立足于“关系”的教育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23期
9 高伟;论教育世界的异化与救赎[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7期
10 范兆雄;课程文化研究框架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3 李彦荣;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红仔;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现状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辛治洋;论阿普尔教育理论的批判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樊改霞;多元文化中学生交往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席琴;关于我国教育学专业发展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宁彦锋;课程创新的教师动员:路径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顾志红;新课程的教师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汪昌华;班级学生社会分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8 吕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小学课程现状与特征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敏;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伟霞;多元文化背景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高鹏;;超越传统主义与修正主义教育史学——弗里曼·巴茨与《美国公共教育》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卿;;浅析巴茨的教育史学观[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2 徐卿;;浅析巴茨的教育史学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本文编号:1223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23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