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哲学研究问题意识的确定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哲学研究问题意识的确定
【摘要】:教育哲学史就是由无数问题贯穿始终的教育问题史。那么确立教育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原因何在?一是通过"本体论"问题的追问与觉解进而厘清现代教育哲学层层叠进的学理线索,从而在差异对勘中寻觅现代教育领域中的症结所在。二是直接"面对事物本身"来提问,对既有问题持续进行"价值清理"与批判,以此证明教育哲学存在之合法性。而"正确地向生活的朴素性回归",既颠覆了实践次于理论的古典关系,突出教育哲学研究的实践旨趣,同时拓展与转换了教育哲学思维方式与问题视阈,以及对人之生存境遇及未来发展的真切关怀。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9B165)
【分类号】:G40-02
【正文快照】: 众所周知,教育哲学与哲学有着难以割断的渊源联系。从本源而言,哲学既是教育观形成的哲学理论前提,也是认识教育现象的理性工具。哲学作为“科学之王”,它一方面以各门具体科学所不能涵盖的整体的和无限的世界为研究对象;另一方面也探讨各门具体科学或学说的立论依据的非终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伟;秦玉友;;本土问题意识与教育理论本土化[J];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2 于泽元;;教育理论本土构建的方法论论纲[J];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3 周东启;;科学实践概念的起源——兼论新教伦理在科学实践概念确立中的作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胡友峰;论审美经验中的“距离”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张传开;试论时间范畴的起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温纯如;黑格尔关于量与数学的无限性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王莉;推己及人与角色扮演——道德意识的个体发生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刘行芳;;应该赋予媒介充分的自由裁量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启明;;论思维的三重制约关系与辩证思维方式——兼淡辩证逻辑的一些问题[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李娟;;马克思公平分配理论与现阶段我国公平分配问题初探[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吕美生;;姚鼐散文艺术论新解——“以诗为文”论桐城派[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晓芒;;意象性思维方式在造字过程中的规范作用[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大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8 王京安;;区域信息能力及其经济增长含义[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恒威;;意向性的起源:同一性、自创生和意义[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10 卢立峰;李兆友;;论科技创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于俊杰;对《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整体辩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唐伟;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逊;盲校中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崔莹;旅游学学科性质的哲学反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傅艳蕾;新中国社会建设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项贤明;教育:全球化、本土化与本土生长——从比较教育学的角度观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鲁洁;试论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3年01期
3 张忠华;;教育学中国化百年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4 吴康宁;“有意义的”教育思想从何而来——由教育学界“尊奉”西方话语的现象引发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5 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6 孟宪清;;当代西方哲学中实践理念的转变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2期
7 张曙光,鲍宗豪,刘瀚,温珍奎,叶澜,童兵,秦毅;“创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笔谈[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8 杨义;现代中国学术方法综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洛·埃迪杰;胡力佳;;作为教育哲学的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1991年04期
2 ;学术动态[J];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3 王坤庆;现代西方教育哲学发展概观[J];海军院校教育;2001年01期
4 赵煦;;2006全国教育哲学年会暨国际教育哲学研讨会议综述[J];中国德育;2006年10期
5 邓飞;郭祥超;;2009年教育哲学高层学术论坛会议综述[J];当代教师教育;2009年03期
6 小新;;《功夫熊猫》里的教育哲学[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10年04期
7 高杰;;教育哲学是以人为中心的学问——浅议《教育哲学》[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杜威谈教育哲学[J];青年教师;2009年01期
9 史密斯;谭书麟;;教育哲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61年07期
10 John S.Brubacher;张家祥;;教育哲学的范围:职能、历史和派别[J];全球教育展望;198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雷豪;;论心理咨询的教育哲学底蕴[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范鹏;成兆文;;冯友兰教育哲学发微[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3 赵军;;西方教育哲学是如何讲述的——历史的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于建福;;孙中山中庸教育哲学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朱国仁;;论杜威教育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顾春;;试论陆九渊教育哲学与禅宗关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顾春;;陆象山教育哲学的本体论思想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顾春;;陆九渊教育哲学之心性论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高时良;;陶行知教育哲学的儒学渊源[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10 刘佛年;;《范寿康教育文集》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于博 通讯员邢霞;为教育哲学准确定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孙茂同 陈孝强 石勇;管善亮的“教育哲学”[N];德州日报;2005年
3 实习记者 张倩侠 本报记者 徐启建;教师需要教育哲学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宁波;沟通学院派与草根派的第三种教育哲学[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伟建 通讯员 李永利 周志华;让山村飞出“金凤凰”[N];农民日报;2009年
6 薛涌;美国教育:没有基准的优异[N];南方周末;2003年
7 本报记者 孙军 通讯员 刘淼;中美教育的差异及其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朱小蔓(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一种个性化的教育 哲学表达方式[N];光明日报;2001年
9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 唐江澎;百年坚守[N];江苏教育报;2011年
10 朱广菁 杨林;要允许聪明孩子发展跳跃式思维[N];大众科技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迟西琴;教育哲学视域中的死亡观教育[D];南开大学;2012年
2 邹心胜;大学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燕;亲子关系的教育哲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5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6 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桂;教育的超越:走向他者的自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谢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释永仁(Rev, Kanattegoda Saddharatana Thero);佛陀的教学方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宇玲;教师专业发展之建构个人教育哲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宛莹;后现代哲学思潮对台湾教育哲学的影响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慧玲;马克思与杜威的教育哲学比较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4 王举;论教育哲学的合理转向[D];河南大学;2010年
5 万言明;杜威教育哲学的现实审视[D];河南大学;2011年
6 张焱兵;颜元教育哲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岩;颜元的教育哲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8 杜文丽;民主与教育:杜威教育哲学初论[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刘畅;论哲学与教育的双向关系—从人的生命的视角看[D];吉林大学;2014年
10 陈玉玲;雅克·马里坦的道德教育哲学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224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24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