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自由与教育智慧
本文关键词:论教师自由与教育智慧
【摘要】:自由是教师教育智慧不断生成的必要条件,不同语境中的自由具有不同的意义与界限,教师需要采取一种理性的态度,在追求和应用自由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教育智慧,从而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度科研项目“幼儿教师教育智慧现状及培养的研究”(TER2008-010)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现代教育理论家怀特海在其著作《教育的目的》中指出,古代的学校热衷于智慧的传授,而今天的学校教育却将知识与智慧相对立,只致力于各种科目知识的简单灌输,而忽略学生智慧的启发,结果导致死板知识的泛滥以及大量书呆子的出现①。现代学校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不仅要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福岩;论马克思哲学实践论自由观[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翠菊;论怀特海的教育艺术思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赵国栋;关于信息通讯技术对大学教学影响的理论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3 许月云,林芹芳;新时期大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角色期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4 孙宗芹;;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综述[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5 王桂波;《论语》之素质教育思想探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1期
6 王红梅;王涛;;对高校课程体系的理性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4期
7 沈卫华;论控制主义的班级管理[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8 刘声远,陈少武;试论新世纪的教育理念问题[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郝明君;现代课程的意识形态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孔东;郑灿平;;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考试改革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翟静丽;个人教育选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洪清;知识观的转变与教育理念的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2 宁团红;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昌波;走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伟;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外因分析及预防之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郭兰英;高等学校学生权利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6 冯跃;藏族中学生内地教育的跨文化研究——教育人类学的观察方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邝红军;教育辩证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兴玉;历史反思与生态建构—当代语感理论的认知基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玲;教师创造性及其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旭明;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陈之芥;从“类”到“个体”:教师专业发展关注重心的移易[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姚振强;柏拉图和斯宾诺莎的自由理论比较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2期
4 鲍嵘;论教师教学实践知识及其养成——兼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5 刘铁中,黎钰林;关于教师成长内涵的理性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6 叶秀山;斯宾诺莎哲学的历史意义——再读《伦理学》[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吴德芳;论教师的实践智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4期
8 李定仁,赵昌木;教师及其成长研究:回顾与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9 刘文霞;从“爱智慧”理解教育哲学及其事业[J];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10 杨小微;教学论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兼论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昌木;教师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光明`;教师发展的实践智慧取向[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九红;教育智慧的生长[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卫华;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智慧[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徽;《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精粹解读[J];基础教育;2004年10期
2 张一楠;;浅论教育契机与教育机制[J];文教资料;2011年20期
3 牛克勤 ,徐建恩;让教育充满智慧[J];基础教育;2003年S1期
4 王萍;;论教育现象学的理想[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2期
5 王晓春;;教师文化品格建构的价值追问[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2期
6 刘云生;;学校记忆:一座教育的富矿[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21期
7 林高明;;沉默也是一种教育智慧——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J];基础教育;2007年10期
8 ;优秀班主任荐书榜[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1年Z1期
9 李中华;;做一名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对某些教师教育行为的反思[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10 陈强;;实践智慧:化“事故”为“故事[J];基础教育;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曹正善;;《论语》中的教育诗性智慧[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周险峰;;文本理解的张力: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智慧的解释学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张智勇;;西方学者对《学记》的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王殿卿;;书院再兴与中华文化复兴[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5 李晓英;;重塑教师文化的实验报告[A];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C];2010年
6 曹越明;;打开多面墙壁 构建开放式学校[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7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坚勤,,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教与特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教师,在对话中激扬教育智慧[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用智慧点亮教师的职业生命[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福建省厦门市语文教育研究院院长 许序修;校长发展重在形成教育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田慧生;走出缺乏教育智慧的困局[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成尚荣;孔子教育智慧与学校文化品格[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 陆启威;用教育智慧谱写育人华章[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蒋建华;用勇气和智慧办人民满意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刘成娥 刘培涛;把孟子的教育智慧融进新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韦铭邋通讯员 屠康敏 陈骏;“借孔子教育智慧推进素质教育”[N];南京日报;2007年
10 河北省宁晋县教育局副局长 冯建平;用教育智慧解决布局调整后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正善;教育智慧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吴卫东;教师个人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卫华;教学机智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徽;教学机智:成就智慧型课堂的即兴品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冯茁;论教育场域中的对话[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朱桂琴;教师的实践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朱旭东;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前期欧美国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贤艮;教育智慧的形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吴丹洁;探寻“三生”教育智慧[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东亚;范梅南教育智慧思想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保民;智慧型教师成长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卫华;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智慧[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卢芳;教育智慧生成机制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娟;斯霞教师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冯彩霞;智慧型教师成长路径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彦丽;教师教育智慧的表征与生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聂可;课堂教学之符号意义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33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33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