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教学的再认识
本文关键词:关于有效教学的再认识
更多相关文章: 有效教学 教学任务量 学生发展 考试成绩 单位时间 教育观 工具主义 组织形式 人类精神 新发展观
【摘要】:正一、对当前两种典型观点的批判观点一:完成的教学任务量/单位时间,也即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量越多,教学就越有效。这种"效率本位"的教育观,实际上是对"人作为目的自身"最高尊严的挑战,是把学生作为"容器",任意填塞外部规定的有一定量的要求的货物(知识)。这种基于对技术的崇拜导致的教育的工具主义倾向,把制度、计划、秩序、组织形式等等视为教育的法宝,而把"人类精神",尤其是人的自由践踏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观点二:学生考试成绩好就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一、对当前两种典型观点的批判观点一:完成的教学任务量/单位时间,也即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量越多,教学就越有效。这种“效率本位”的教育观,实际上是对“人作为目的自身”最高尊严的挑战,是把学生作为“容器”,任意填塞外部规定的有一定量的要求的货物(知识)。这种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荷烈治;牛志奎;;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指南[J];教育;2011年19期
2 ;难题,,从这里突破——“上海第二届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掠影[J];基础教育;2007年09期
3 陶晨;;优化课程改革环境 努力开展有效教学[J];现代教学;2011年Z2期
4 刘福霞;;探索有效教学 提升课堂效益[J];快乐阅读;2011年14期
5 赵梦琦;;浅谈教学设计的有效性[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6 申群英;;教师的生命感:有效教学的依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曲建涛;;有效教学的生成实施[J];吉林教育;2011年23期
8 崔文波;;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甘肃教育;2011年11期
9 谢志红;;促进新任教师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罗琳;;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英语阅读课[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袁书凤;孙河川;;2009年教育效能学术成果文献综述[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杨秀清;;浅谈有效教学的心理能力[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陈书;邱笑宸;;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容礼;陈敏婷;;《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校本教研》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5 黄红艳;;浅论教师的自主性专业化发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吴江市教育局 王剑荣;有效教学:关注师生发展[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3 况晨光;教师苦学生累,咋办[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启泉;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顾苏文;吴江教育:在追求“有效教学”中理性行走[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6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森 赵鑫;校长如何进行有效教学领导[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 本报记者 苏军;专家会诊“低效教学”[N];文汇报;2006年
8 吴江市教育局 沈正元;有效:教学改革永恒的诉求[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9 王家俊;数位美国教育著者来华演讲[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宿迁市教育局;关于推进有效教学的意见(摘编)[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严玉萍;中美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任苒;有效教学研究——理念、实践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利;课堂教学质量的理论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汝平;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于素红;小班化对有效教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谢新峰;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帆;基于新课程背景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茂祥;走班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初探——兼论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学习的有效教学思想[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颜红平;有效教学的正当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56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56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