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百年中国乡村教育变迁的动因及其展现形式

发布时间:2017-12-08 21:01

  本文关键词:百年中国乡村教育变迁的动因及其展现形式


  更多相关文章: 乡村教育变迁 传统 现代 交锋 博弈


【摘要】:百年中国乡村教育变迁之所以出现如此那般的历时态与共时态,乃由各具内涵特质的"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双方交锋及其结果所致。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游击战、阵地战、观望战博弈过程中,决定二者胜负的关键在于各自体系的严谨性、生机控制性及其为当时人们所认同接受的广度与深度,而最终决定乡村教育变迁演进实况的则是特定历史时期民众对二者内涵特质的认知理解与对二者关系的把握处理。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十一五”国家社科青年基金课题“中国乡村教育变迁的传统与现代”(课题批准号:CGA080210)研究成果 杭州师范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支持计划项目成果(编号:HNUEYT201101007);杭州师范大学“勤慎”研究资助项目成果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笔者曾详尽描绘了百年中国乡村教育变迁的历时态与共时态,但为何会出现如此历史变迁轨迹?笔者以为,百年中国乡村教育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变迁,乃由“传统”与“现代”交锋的过程及其结果所致。本文将从交锋双方———传统与现代的特定内涵分析入手,着重探讨传统与现代的交锋是如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杜钢,张会兰;美国文化传统浅探[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杨存田;土地情结——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原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夏红卫;文化交流逆差下的跨文化传播典范——中国执教美国第一人戈鲲化的传播学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刘怡;杨长ng;;中国传统文化与纳税人意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顾明远;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7 李剑;五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文化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8 胡劲松;20世纪德国的文化特质及其教育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9 曹能秀,王凌;论日本文化对教育荒废的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10 黄甫全;学习化课程刍论:文化哲学的观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孔寒冰;项佐涛;;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解读中国人的十月革命观[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YangQingfeng The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 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200436;Which C is Technology?Civilization or Culture——The Analysis on Rationality of Technological Culture[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朱志平;;对新世纪汉语教材的思考——从加拿大中学汉语教材编写所想到的[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4 朱志平;;海外中小学汉语教材的任务[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5 胡伟略;;现代化建设中技能人才发展的战略管理[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骆彤;;我国民族音乐走向何方[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1年

2 陈志烨;一般社会中的劳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9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漠琳;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何静;青少年人格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珍喜;人、文化、社会的互动[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4 贺海涛;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启示的跨文化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5 李近远;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过程的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熊仕葵;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国忠;从世袭到流动:中国上古时期等级制度演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倪胜利;中学民主教学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何志魁;西部大开发中贡山县独龙族怒族传统文化保存的教育策略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周丽;社会变革·法治进程·法治道路[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成;帅伟伟;王庆华;;从信仰教育入手 解道德教育难题[J];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2 陆纯梅;;大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培养[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2期

3 于世君;;试论荀子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4 贾燕燕;谈传统文化与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J];内蒙古教育;1997年06期

5 张立英;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钟金贵,杨娟;试论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J];河西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贾天实;中美的美术教育之比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谢惠蓉,卢成义,宋辉;中国竞技运动现状的文化解读和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来仪;;关于保护性开发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10 金仕霞;;寻根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J];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鲁笳;;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2 袁少芬;;民旗传统文化的现代变迁与趋向[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由兴波;;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公共播讲[A];2010年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中国古代文学部分)[C];2010年

4 李启英;;传统文化与商业伦理文化[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5 宋志军;;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的出版营销过程的启示[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6 冯敏;;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与改革[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7 缪品枚;;畲族与闽东传统文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8 刘梅;;论心理学形神观整体恒动思想[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田峰;;传统文化与晋江文化的现代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杜熙茹;;我国传统文化在假日体育旅游中的和谐共享——以南海西樵山对南狮的策划为例[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远理;继承哪一个传统文化[N];贵阳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成群;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N];河北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董宏君;冯其庸:让传统文化给我们自信[N];人民日报;2005年

4 ;传统文化融和谐[N];人民日报;2005年

5 刘江 刘洋;炫耀性燃放,是在败坏传统文化[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6 本报记者 韩晓飞;传统文化有望步入复兴之旅[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凡文;我们如何保卫传统文化[N];西藏日报;2004年

8 赵敏;多数青年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辛木;复兴传统文化拒绝做秀[N];华夏时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张玉玲;和谐社会需要传统文化滋养[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安;周秦两汉神仙信仰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王保庆;传统文化与执政党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云;中国会计文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5 郭树芹;唐代涉医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张佑林;江浙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乔玉光;危机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北方草原传统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孟岩;泰中动作电影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9 王玉花;中国传统人格思想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王晓恒;五四乡土小说与八十年代寻根文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翠花;齐鲁版《传统文化》教材解读及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U,

本文编号:1267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67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3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