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创伤特点及干预研究述评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创伤特点及干预研究述评
【摘要】:青少年在经历巨大创伤性事件后,内心遭受重创,心理反应表现出独有特点.主要反映在:(1)情感上,抑郁程度重,焦虑情绪高.(2)认知上,对自身及世界的消极认知固着,记忆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特别是言语记忆受损严重.(3)意志上,表现为更封闭、退缩,生活动力相对缺失,内倾性增大.(4)行为上,易形成各种不良的习惯,同伴间的攻击行为增多.对此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催眠辅助治疗、症状监控、多维家庭治疗技术等进行干预.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基金】:西南大学师范教育教师教育研究项目基金(100030-2120100382)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专项基金(08JCXLX008)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0引言创伤既可指由某种直接的外部力量造成的身体损伤,也可指由某种强烈的情绪伤害所造成的心理损伤[1].地震等灾难性事件令个体感受到强烈的恐惧、无助、失控和毁灭性威胁[2],易导致心理创伤.与创伤有关的负性记忆和负性情感体验相交织,使得心理创伤较难在短期内复原[3].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冬梅;申荷永;刘志雅;;创伤性分离症状及其认知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洁,伍亚民;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创伤记忆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2 吴艳茹,肖泽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相关临床问题[J];上海精神医学;2004年04期
3 耿柳娜,张日f,赵会春;箱庭在心理咨询实践和实证研究中的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4 赵冬梅;申荷永;刘志雅;;创伤性分离症状及其认知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5 张本,王学义,孙贺祥,马文有,徐广明,于振剑,孟雪梅,刘秀花,刘晓芸,李秀芝;唐山大地震孤儿远期心身健康的调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1期
6 陈树林,高雪屏,李凌江,卢源,张锦黎;PTSD 症状自评量表的信效度初步评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昭红;沈德立;;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适应状况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4期
2 黄宏星;;众志成城,,抗震救灾[J];中国医药导刊;2008年03期
3 曾奇峰;;你想要伤害有多深[J];家庭科技;2008年10期
4 周喜华;;舟曲救灾官兵心理创伤与社会支持及自我和谐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7期
5 李小融;唐安奎;;灾难心理创伤及受灾民众的心理援助[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6 德龙;;如何走出创伤阴影[J];健康;2006年10期
7 梁燕;;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蓝皮书[J];检察风云;2006年08期
8 刘怀光;李琳;;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流行文化元素探因[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9 李京龙;;绘画治疗与心理创伤的恢复[J];中国美术教育;2008年04期
10 宋振韶;;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教育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增让;;创伤后的复原力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安秋玲;;青少年同伴认同与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万憬;武国城;郭小朝;邓学谦;姚振华;宋春飞;刘奎;;突发危机事件中团体心理干预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郭小朝;刘庆峰;王嫣嫣;熊端琴;苏芳;郑挺;;汶川地震100天后救援者心理创伤症状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董广敏;;青少年依恋与人际交往质量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余方;梁艳红;;仪式在危机干预中的应用探讨[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盛华;王久夏;周明旺;叶丙霖;宋渊;;“5.12”大地震甘肃灾区群众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8 郑宁;;初探地震灾难后心灵家园的重建[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武国城;万憬;郭小朝;邓学谦;姚振华;宋春飞;刘奎;;突发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几个问题[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胡月琴;甘怡群;;中国青少年复原力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安全生产科研及管理等工作。最近几年,其重点研究领域为应急体系建设、应急预案编制技术及应急心理干预。 邢娟娟;启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势在必行[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8年
2 项铮;地震过后我们如何面对?[N];四川科技报;2008年
3 北京师大辅仁应用心理发展中心 杨莉;天灾面前要勇于告别丧失之痛[N];农民日报;2008年
4 王丽邋张月琳;“恐怖文化”成“另类时尚”,要当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双华斌;远离刺激场景避免加重心理创伤[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杨政;俄专家建议:灾后要重视精神减负[N];光明日报;2008年
7 记者 孙国根;恐惧记忆形成机制研究有新发现[N];健康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雅洁;释放与疏导是治疗心理创伤的最好办法[N];中国审计报;2009年
9 记者 伍仞邋通讯员 刘丹 戴丽娟;表面乐观或隐藏更深层心理创伤[N];广州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姜澎;切勿加重灾区儿童心理创伤[N];文汇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玲;儿童期心理创伤与大学生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静;社会比较与控制源对青少年幸福感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6年
3 刘萍;灾难心理服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杜鹃;非传统安全与社会心理危机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希娟;2008级延期高考录取新生PTSD及其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琳;电影角色在青少年积极发展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邱林;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大三人格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于宏华;大学生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心理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蔡圆圆;婚姻暴力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之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10 王萍;城市离异家庭与完型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67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67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