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清水江下游天柱地区教育变迁——以碑刻史料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明清时期清水江下游天柱地区教育变迁——以碑刻史料为中心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两年来在天柱实施田野调查所获之碑刻的解读,发现清水江下游天柱地区,自明初逐渐步入王朝国家系统而"易刀剑而牛犊,易左衽而冠裳"之后,教育作为"王化"统治策略之一,备受王朝国家的重视,同时,作为身份改变的一种途径,学校亦备受民众之欢迎。因而,清水江下游天柱地区的教育在国家与民众的互动中发展尤为迅速。在运用碑刻史料对明清时期天柱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细致的梳理时,发现其教育范围涉及县学、书院、社学、义学、私塾以及清末的新式学堂,同时,碑刻资料也像我们活生生地展现了各级学校在筹集办学经费中的艰辛与困境。通过对明清清水江下游天柱地区的教育状况的描述与分析,或可为当代教育提供另一种借鉴的视角。
【作者单位】: 凯里学院;
【基金】:2009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清代清水江流域苗侗社会转型研究”(项目编号09jd045)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因“柱石擎天”而得名之天柱,[1]王朝国家对其抱以瞩目或始于明洪武二十四年“苗人猖獗”而楚王南征之时,[2]至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撤靖州卫左所建天柱守御千户所,三十年(1397)撤靖州卫后所建汶溪千户所。万历二十五年(1597)天柱改所建县,隶属湖广靖州,雍正四年(1726)改隶贵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丽芬;南菁书院的办学特色[J];常熟高专学报;1999年05期
2 杨炜长;书院的办学特色及对我国民办高校特色建设的启示[J];船山学刊;2004年02期
3 姚兆余;两宋时期中原文化的南移北渐[J];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4 胡青;;科举制是古代书院发展的基础和动力[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李兵;官学的替代机构——北宋前期的书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4期
6 金顺明;我国的尊师传统及其现代转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王心喜;浙江古代书院通论[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8 刘少航;书院教育启示略谈[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5期
9 宋秋蓉;民国时期私立大学发展的政策环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10 程kW,谈火生;分科设学和清末民初中国的学术转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翠琴;杜倩萍;;从学校构建特点看儒学在元朝的地位[A];齐鲁文化暨汉民族形成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维公;汉代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姚兴富;耶儒对话与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徐冬青;市场引入条件下的政府、学校和中介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高慧斌;南朝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蒋纯焦;一个阶层的消失[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宗韵;明代家族上行流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卫星;胡应麟小说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恩俊;复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振湘;阳明心学与明代书院[D];湖南大学;2002年
2 李取勉;清代山东学校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学斌;我国民办高校课程特色创建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丽琳;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府管制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5 卓进;地域儒学与书院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慕容勋;清代广州书院城市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姜新生;湖湘文化传统与湖南古代民办高教互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潘伟娜;宋代新编童蒙读物初探[D];四川大学;2005年
9 弋杨;宋代江西书院及其发展的社会环境[D];四川大学;2005年
10 蒋华;民办教育公司化运作倾向性之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文学;;从商业教科书看明清晋商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佟辉;;《徽州教育》出版[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3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4 巨志忠;;宏道书院:明清时期我国教育史上的一颗明星[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九年)[C];2009年
5 周雪香;陈支平;;客家地区教育的时空差异——以科举及第人数为例[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6 刘正伟;;论江苏教育近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7 顾月琴;;中国古代识字教材的比较——杂字与“三百千”的不同之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安永新;;明清时期贵州民族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驻阿拉木图记者 张春友;中国的教育发展水平令人羡慕[N];光明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况海家;给农村孩子一个公平的起点[N];宜春日报;2005年
3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李琳琦 储常连;简论徽州传统教育发达的原因[N];光明日报;2009年
4 ;乡村教育走出荒漠唯有依靠反哺[N];南方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顾玉军;明清时期回族教育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顾月琴;日常生活变迁中的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坤;明清蒙学教材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党亭军;明清时期书院教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滕志妍;明清塾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艳香;明清时期童蒙读物中的历史教育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相猛;明清时期地方书院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沈秋红;明清私塾管理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丹;明清时期属对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侯峰;传播与交融[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马世茹;明清书院教育管窥[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郑映霞;明清时期童蒙养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74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27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