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与童年的建构——从《不平等的童年》看民族志在儿童研究中的运用
本文关键词:社会阶层与童年的建构——从《不平等的童年》看民族志在儿童研究中的运用
【摘要】:安妮特·拉鲁的《不平等的童年》是运用民族志方法进行儿童研究的典范之作。其在理论上拓展了我们对阶层优势代际传递的内在机制的认识,并在方法上将儿童作为社会生活的平等参与者,避免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忽视儿童的主体性的问题。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05015] 北京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107023]
【分类号】:G40-05
【正文快照】: 一、童年如何变得不平等?如果说保罗·威利斯(Paul Willis)的《学会劳动》(Learn-ing to Labor)以及简·安永(Jean Anyon)早期关于美国不同学区的教学过程的研究是阐释学校教育如何成为社会阶层再生产的重要环节的经典,擅长运用民族志研究方法的社会学家安妮特·拉鲁(Annette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鹿晓莹;;斯平德勒教育人类学50年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1期
2 邹涵;;社会阶层背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教育;2011年03期
3 尹浩;;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逻辑演变——以社会共同体为视角[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王友缘;;新童年社会学研究兴起的背景及其进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5 ;编读往来[J];少年儿童研究;2011年12期
6 邹涵;;社会阶层背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评述——一个中外比较的视角[J];煤炭高等教育;2011年04期
7 李义芳;;从包山楚简看战国时期楚国的社会阶层[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郑素华;;儿童研究的伦理问题[J];少年儿童研究;2011年14期
9 吴晓蓉;王培;;从文化位育之道看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编读往来[J];少年儿童研究;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敖带芽;;执政党如何代表众多社会阶层的利益——兼论政党意识形态的创新[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马皑;董晓鹏;陈蕊花;杨胜娟;;不同社会阶层人群的社会心态与社会适应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东勤;;新时期统一战线构成的变化的思考[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4 陈琴;胡维治;;论扩招后高等教育对向上社会流动的影响[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四川省委统战部课题组;;以社团为载体团结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A];中国社团发展与统一战线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斯诗;;时尚消费的符号意义与社会阶层建构[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兰芳;;对新的社会阶层中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的几点认识[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周舜武;周立英;;社会阶层变化与民主党派建设[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腊生;詹爱霞;;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阶层分化与利益整合[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苏振芳;;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寻找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海路;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记者 吴玉兰;资兴率先成立新的社会阶层专业人士联谊会[N];郴州日报;2008年
3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争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N];威海日报;2009年
4 山西财经大学 张文华;社会阶层利益迫切需要协调平衡[N];经济参考报;2009年
5 刘畅 记者 聂乔;我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清华大学同学会成立[N];大连日报;2010年
6 记者 刘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研讨“十二五”规划[N];团结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 刘敏;增进社会阶层之间的同情与尊重[N];长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裴力 潘强;“二代”现象反映社会阶层固化倾象[N];中国改革报;2010年
9 记者 马敏 见习记者 吴璇;银川市多措并举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N];华兴时报;2011年
10 商报实习记者 杨津涛;出版物聚焦社会阶层研究[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辉;教育:社会阶层再生产的预演一项对H市两所高中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2 赵淑岩;以校本课程建构透视牧区教育的自由与多元[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巴战龙;人类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与地方知识[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徐鲁亚;神话与传说—论人类学文化撰写范式的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顾颖;中小企业发展及其对社会阶层结构变迁影响的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6 苑青松;唤醒与契合:言语生命的赋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建斌;电视下乡: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社区——独龙江个案的民族志阐释[D];复旦大学;2003年
8 刘曼抒;社会阶层分化与工农联盟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魏峰;乡土社会的教育政策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任胜洪;现代性与民族性:侗族歌班的教育人类学考察与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甜;美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历程及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2 白芳丽;以库恩“范式”理论反思我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3 王巧珍;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阶层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王琼;当前温州社会阶层利益的协调与平衡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峰;邓小平关于实现社会阶层良性互动思想探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任志伟;山西省不同社会阶层人群体育活动特征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鹿晓莹;斯平德勒教育人类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李运波;新的社会阶层媒介形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廉丽娜;费孝通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罗亚林;成都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06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06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