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助力当前教育变革:机遇与挑战
本文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助力当前教育变革:机遇与挑战 出处:《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解读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信息化的描述,借鉴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以及笔者十余年相关工作经历和研究,综合分析了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推进给我国当前教育变革带来的机遇,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当前阶段的发展重点和教育信息化的历史使命;同时结合实际指出了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十大挑战。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描绘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蓝图。《纲要》的第十九章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信息化作为《纲要》22章中单独一章,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无独有偶,美国教育部也于201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余胜泉;寻找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20期
2 黄荣怀;江新;张进宝;;创新与变革: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焦点[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4期
3 张敬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4 赵兴龙;何克抗;;e-Learning时代教育公平观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5 熊才平;吴瑞华;;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J];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6 黄建军;郭绍青;;WebX.0时代的媒体变化与非正式学习环境创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海军;范新民;;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框架的思考——以公共服务、典型应用及公益资源为导向[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3期
2 乐军;;对教育信息化本质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3 黄桂晶;张进宝;罗李;;基于“扎根理论”对微软“携手助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现状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4 李新晖;;教育信息化绩效成熟度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5 左彩虹;;学校教学范式创新的价值取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6 贾巍;高志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应用导向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8期
7 林君芬;;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策略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8 林秀钦;张宝辉;;教师应用技术进行教学变革的过程性研究——以参与课题研究中的三名新加坡生物教师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9 彭红光;林君芬;;地方电化教育发展探析——以广东电教发展30年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10 王瀛;;从资源配置视角看高校教师竞争与流动的互动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桂晶;张进宝;罗李;汪晓元;;基于内容分析法对“微软携手助学”项目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现状的研究[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江新;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学校知识资产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彩风;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教育技术能力测评系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晓蕾;临沂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与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瑞东;潍坊市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薇薇;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实现城乡教师教研互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贾巍;农远可持续发展中的教学应用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唐洛;“农远工程”中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设计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丹丹;数字化学习与课堂教学结构变革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明磊;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的国际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许发梅;论城乡教师流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宋强;A公司教育软件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璐;;每个孩子都重要:英国全面关注处境不利儿童的健康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2 张伟远;现代远程教育与亚洲教育变革——第三届CRIDALA暨第四届DEC远程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7期
3 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4 赵兴龙;王光生;郑良栋;何克抗;;非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跨越式教学的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5 何克抗;余胜泉;吴娟;马宁;赵兴龙;袁磊;齐媛;;运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大幅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6 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上)——关于ME命题的论证[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7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8 徐明祥,李兴洲;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难点及对策[J];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9 万明钢;“积极差别待遇”与“教育优先区”的理论构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途径探索[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10 霍华德·加德纳;未来的教育:教育的科学基础和价值基础[J];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德常 ,李向荣 ,吴世泰 ,姚子范;编写《政治经济学史纲要》的一些想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刘慎军;心理训练和自我控制(纲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3 赵德祥;;“张楚”小议[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4 解学诗;;评伪满的经济“统制”和五年计划[J];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03期
5 姚建庭;;初中第六册第四单元练习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1981年04期
6 ;《黑龙江省职工初中语文补课纲要(试行)》内容简介及使用说明[J];成人教育;1982年02期
7 ;对上好语言常识课的看法[J];四川教育;1982年08期
8 韩向明;;译著简讯[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9 ;书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10 冷余生;;试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J];教育发展研究;198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兴莲;;创新教育观念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多巴教委素质教育一瞥[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2 米忠诚;;中学共青团工作德育功效的理性思考[A];“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与青年工作”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肖斌衡;;推进基础教育的发展教师培训院校必须进行改革[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4 黄先蓉;;数字时代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变革的思考[A];新时期编辑活动特点探讨——中国编辑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选[C];2001年
5 陆琦;纪丽霜;常永吉;王义江;;面对加入WTO后对成人教育的挑战[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杨建滨;;后记[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7 杨小微;;美日教育本土化变革的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8 高金岭;;我国教育产权制度基本问题分析[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9 刘惠林;;关于教育制度创新与变革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10 刘惠林;;关于教育制度创新与变革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N];北京日报;2000年
2 记者 颜正武;妇联要做发展文章[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张新艳;网络教育引发教育变革[N];中国航空报;2000年
4 记者 赵正元;构建大德育整体化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李梦唐;回顾百年史[N];福建日报;2000年
6 徐海林;日本制定新的新闻伦理纲要[N];法制日报;2000年
7 林 英 马振华;西部大开发国土资源规划纲要[N];光明日报;2000年
8 邬大光;WTO与中国教育市场[N];光明日报;2000年
9 张相轮(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科学革命与教育创新模式[N];科技日报;2000年
10 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制度保证[N];人民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慧文;变革中的教师教育范式:海峡两岸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郭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谢翌;教师信念:学校教育中的“幽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都;关于复杂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斌贤;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5年
8 江新;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学校知识资产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春玲;理想的现实建构:政府主导型学校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雪英;宋庆龄思想纲要[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官伟强;珠海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闫春梅;关于教育创新的理论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3 陶然;天津教育信息化建设[D];天津工业大学;2002年
4 梅龙宝;基于校园网络视频点播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庞振超;关于我国民办教育当前发展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6 徐庆;论素质教育的时代性[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7 梁清;我国普通中学课程近代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黎小勇;计算机网络上的高等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沈志清;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苏州大学;2003年
10 陈e,
本文编号:1317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175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