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暴力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本文关键词:冷暴力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出处:《教育与职业》2011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上海某高校373名冷暴力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调查表明,长期的家庭冷暴力严重危害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根据冷暴力形成的多种原因,可以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化解。
【作者单位】: 上海金融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冷暴力开始替代棍棒暴力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罪魁祸首。家庭冷暴力作为一种创伤性经验,对大学生儿童时期和当下的心理造成了严重危害,不仅使其人格变异,而且在以后的问题解决情境中面临更大的困难。因此,对家庭冷暴力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迫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丽岩;家庭暴力与子女的人格异常[J];当代法学;2002年11期
2 仰滢;马建青;;家庭“冷暴力”的主要特征与成因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3 蒋索;何姗姗;邹泓;;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4 王盼;甘怡群;李敏;;高中生电脑游戏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彦;《红楼梦》中的称谓与中国传统称谓文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周元宽;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的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赵必华,刘孝友;发展性教师评价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邵贵君;论英语教师素质与教学艺术风格[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王瑞敏;;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6 仲宁;;流行词语中的大众心理[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7 刘怡翔;简论生产力概念的泛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杨乃乔;比较视域与比较文学本体论的承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黄世席;“约定必须遵守”与中日战争赔偿问题[J];北方论丛;2001年02期
10 高云海,刘瑞明;隐实示虚,设难成趣:汉语特殊造词方法——以哈尔滨方言为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A];2007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青岛)论文集[C];2007年
2 汲传波;;论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构建——由美国明德大学汉语教学谈起[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3 蓝劲松;;美国研究型大学校长之学术背景——对23所美国著名高校校长教育背景与工作背景的分析[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森;基于信息隐藏的隐蔽通信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2 史立梅;程序正义与刑事证据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朱桂斌;数字图像信息隐藏的理论与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赵玉宝;先秦性别角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殷朝晖;论国家科研体制建设与研究型大学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李忠云;技能型战略联盟合作效应与企业讨价还价能力变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刘刚仿;论海难救助的客体[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韩红兴;刑事公诉案件庭前程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晋升;论传媒引导和受众参与的意识互动[D];暨南大学;2000年
2 赵丹;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赵磊;国际商务英语演讲的跨文化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4 李金明;防卫限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杨承松;网络技术文本英译汉[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6 张红;从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D];外交学院;2002年
7 方曙光;对我国当前体育社会问题的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石占卫;中国证券新闻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9 赵丽;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10 赵小凤;成人和谐教学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姚向阳;青少年犯罪问题与家庭教育[J];东方论坛;1999年03期
2 席震芳,张晓阳;初中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2期
3 陈秀丽;我国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03期
4 毕玉,苏文亮,孙雅峰,曹慧,王建平;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行为特点的在线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5 黄思旅;甘怡群;;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量表的修订和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6 刘秀芬,黄悦勤,李立明;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障碍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3期
7 许冬;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爱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2 张立常;丁海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书育人;2011年24期
3 魏文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年20期
4 郭庆;;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J];才智;2011年19期
5 郑剑;孙妲男;王晓亮;;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6 许砚慧;;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年13期
7 王艳凤;;浅析团体心理辅导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J];理论界;2011年08期
8 周萍;曹建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9期
9 谢莹;王晶晶;;网络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10 洛嘉;;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蔺桂瑞;;国家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姚本先;芮雪;王道阳;;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计量学分析[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3 董伟东;;基于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对策的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4 王玉;;试论人格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5 林增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结构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杨心德;;日记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7 张凤琳;王振勇;;重庆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成因的调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翟宏;孟庆茂;张挚;;大学生心理健康多维结构的探讨[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吴振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林建华;;弗兰克的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意义[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卫华 通讯员 唐田;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在豫召开[N];河南日报;2010年
2 记者 吕东浩;张倩红委员建议设立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专项救助基金[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徐维欣;大学生心理健康一道待解之题[N];文汇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艳;成长,期待心灵“抚手”[N];福建日报;2008年
5 ;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记者 林志文;极端事件频发敲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警钟[N];中国妇女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伦娥;怎样让年轻的心不再受伤[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周保东;贫困大学生急需心理解困[N];徐州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原;如何做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人民政协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刘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喜与忧[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瑞星;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法探索[D];郑州大学;2011年
2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阚晓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学习倦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莎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向阳;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曹峰涛;云南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5 王涛;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6 王甲福;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及其与体育锻炼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唐学文;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广州医学院;2011年
8 杨婷;背景音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刘伟霞;应激生活事件对广西师大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陶媛;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与对策[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20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206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