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幸福感对利他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2 22:11

  本文关键词:幸福感对利他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出处:《学术交流》2011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幸福感 利他行为 信仰 调节变量 亲社会价值取向


【摘要】:当人们的行为和内心的价值观一致并整体协调的时候,幸福感则会产生。通过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描述并探讨360名大学生志愿者的幸福感与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将他们的不同信仰状况纳入研究视野,结果显示:在利他行为上,信仰共产主义的志愿者的得分与其他三种信仰状况的志愿者的得分差异显著;在幸福感上,信仰共产主义的志愿者幸福感得分与信仰宗教和信仰其他的志愿者得分差异并不显著,与无信仰的志愿者得分差异极其显著;大学生志愿者的幸福感得分普遍较高,不同信仰的大学生志愿者的利他行为水平与幸福感显著相关。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志愿者的幸福感状况影响其利他行为,这种影响以信仰作为其调节变量。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处;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09JDSZ1003)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引言Ryff(1995)[1]认为幸福感不仅是保持愉悦,更重要的是追求真正潜能的实现,当人们的行为与内心的价值观一致并整体协调的时候,就会体验幸福感。Diener(1984,2000)[2][3]等人认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指人们对自己生活的评价和感受,包括认知判断(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丽娜;张明;;中学生感觉寻求、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1期

2 李田伟;陈旭;廖明英;;社会支持系统在中学生学业压力源和应对策略间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3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有中介的调节变量和有调节的中介变量[J];心理学报;2006年03期

4 魏曙光;张月娟;席明静;张春湘;张娣;;大学生群体中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在应激与抑郁间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5 张轶文;甘怡群;;完美主义对抑郁的影响及人格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青;ERP实施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辉华;管理者的情绪智力及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王明辉;企业员工组织社会化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刘淑敏;组织成员合争关系对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寇冬泉;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结构、特点及其与工作效果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8 董会芹;3-5岁儿童同伴侵害的一般特点及其与应对策略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柳士顺;企业管理者的执行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王学工;我国企业集团化与绩效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颢越;服务失败、服务补救与感知公平及补救绩效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6年

2 林赞明;个体信念系统在大学毕业生压力评价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柏乔阳;情绪型劳动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员工心理健康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6年

4 赵兰兰;成就目标、环境目标引导、成就动机与学习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夏书娥;监狱警察工作压力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钟燕;中学教师目标设置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磊;公司创业组织胜任力结构与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刘曼曼;青少年总体自我价值感和同伴支持、自我建构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曾晓雯;组织中计算机自我效能感、任务技术匹配对个体工作结果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10 王炯;全球制造网络中网络嵌入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飞;“利他行为”新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吴晓义;缴润凯;;转型时期的信仰缺失及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王玉珍;利他行为的“道德人”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12期

4 张可创;中国和德国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比较[J];德国研究;2003年04期

5 苗元江;;幸福感:指标与测量[J];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6 苗元江;;幸福感概念模型的演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蒋立杰;卞素芹;王欣;;高校管理人员心理幸福感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邢占军;主观幸福感研究:对幸福的实证探索[J];理论学刊;2002年05期

9 邢占军,黄立清;西方哲学史上的两种主要幸福观与当代主观幸福感研究[J];理论探讨;2004年01期

10 佟永峰;李焰;范杰;;主观幸福感研究概述[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红英;南昌市社区老年人幸福感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志荣;刘丽;;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研究的新进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S2期

2 杨美荣;李建明;;大学生利他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9期

3 蒋达;王歆睿;傅丽;周仁来;;内隐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1期

4 黄晓凤;;试论利他行为及其培养[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杨孝志,阿米娜;“围观”现象心理探源与克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罗伟娴;;儿童利他行为发展实验研究的新进展[J];考试周刊;2010年03期

7 赵正新,任红娟;儿童道德行为、意志研究20年的回顾与反思[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何安明;;大学生移情能力与利他行为的相关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2期

9 耿希峰;;从动机角度看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利他行为的关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郑健成 ,潘洁 ,李伯黍;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达;王歆睿;傅丽;周仁来;;内隐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秦金亮;;竞争与合作经验对儿童利他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3 薛飞;褚勇杰;郝红艳;王丽;贾文萍;;研究生利他倾向的内隐联想测验[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丹;;儿童角色采择能力与利他行为发展的相关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5 李一员;吕建国;高雪梅;谭小宏;李红;;儿童在灾难中的分享行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陆慧菁;张雷;;亲缘利他的内隐心理反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刘敏;;浅谈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对移情能力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樊蓓蓓;张春华;;不同学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9 樊蓓蓓;张春华;;上海体育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孙大强;;“义-利”描述框架下心理账户中价值观非替代性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上(华夏心理网心理咨询师);《海神号》:人在灾难中会暴露本性[N];北京科技报;2006年

2 北京友谊医院 郑杨;团体心理治疗更适合中国国情[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显亮;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编制与多层线性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文;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芮;心理学与经济学的互涉[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永玲;师范生内隐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李炜;硕士研究生网络利他行为的量表适用性及其与道德判断间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艳芳;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自我概念与利他行为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洪丽;高中生利他行为与移情、道德判断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章滢;大学生利他行为、移情能力及其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干预方法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7 崔杨;感知相似性对高中生共情和利他行为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8 袁洁;大学生认知风格与应对方式、抑郁、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9 刘俊;9-11岁农村小学生利他行为现状及班级心理辅导的效果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许海燕;心理健康的“幸福进取者”模型的理论构建与初步检验[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21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321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5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