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公平责任:新世纪中国弱势教育现象政府治理的伦理指向

发布时间:2018-05-01 17:05

  本文选题:弱势教育现象 + 公平责任 ; 参考:《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04期


【摘要】:中西部教育、农村教育、弱势群体教育等弱势教育现象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突出的矛盾与问题,弱势教育现象具有外赋性、后致性与相对性等特征。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与分而治之的治理结构、教育发展中的增长极战略、转型期的阶层形成与分化等是弱势教育现象形成的深层理论逻辑。弱势教育现象的本质是教育公平缺失,而政府又是弱势教育现象治理的公平责任主体。新世纪以来,政府对教育均衡发展、农村教育发展、弱势儿童教育权益保障等政策与法律的关注,透析出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政府治理弱势教育现象的重要价值走向。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phenomena of weak education, such as education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rural education and vulnerable group education, are prominent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The phenomenon of weak educ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ternality, posteriority and relativity. The traditional dual soci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divide and rule, the strategy of growth p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form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tratum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are the deep theoretical logic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phenomenon of weak education. The essence of the phenomenon of weak education is the lack of educational fairness, and the government is the subject of fair responsibility for the governance of the phenomenon of weak education. Since the new century, the government has paid attention to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education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vulnerable children.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educational fairnes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value trend for the government to govern the phenomenon of weak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编号:EFA090380)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郑新蓉;我国公共教育制度与教育均衡化发展[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迈克尔·阿普尔;韦恩·欧;阎光才;;批判教育学中的政治、理论与现实(下)[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3 唐启贤;贫困家庭急需教育援助——对城乡贫困家庭教育负担情况调查[J];调研世界;2002年10期

4 周敏凯;;社会弱势群体维权援助制度创新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郭岩;;弱势群体教育的政策保障[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6 张富良;构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关怀新探[J];求实;2002年10期

7 沈百福,王红;2000-2002年我国义务教育完成率和义务教育经费问题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09期

8 周志刚;王凤慧;;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区域差异性的实证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袁桂林,洪俊,李伯玲,秦玉友;农村初中辍学现状调查及控制辍学对策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卓然;;试论平等发展权的法律保护[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郑蕾;;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3 孙刚成;闫世笙;;中国西部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发展策略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4 孙刚成;闫世笙;高延龙;郭延飞;;和谐农村建设视角下的陕北农村教育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5 姜焕勇;何临春;;农村基层干部道德考核体系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6 邓纯余;;高职院校学生技术伦理教育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李艳;;浅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8 钱民辉;对国外教育社会学知识体系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鲜万标;对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贺武华;教育券在中国实践的再认识[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海彬;中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收敛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田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耀彬;;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24期

2 席鸿建;;我国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7年03期

3 吴光炳;转轨中弱势群体的教育资助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万新芳;;论国际视野中弱势群体教育公平的保障及其启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林似非;;美国、英国、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演变模式及其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7年06期

6 肖国芳;彭术连;季波;;和谐社会建设中高校协调发展的策略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11期

7 李永生;高洪源;;美国解决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政策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03期

8 刘建华;;美国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援助及其启示[J];领导科学;2007年07期

9 王彩玲;保护弱势群体:现代伦理秩序建构的一个重要环节[J];理论学刊;2001年04期

10 刘书林;注重做好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J];前线;200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康银;区域开放动力机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振国;;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J];上海教育;2011年13期

2 ;“拼爹”式加分损害教育公平[J];旅游时代;2011年07期

3 张志鹏;丁爱国;;个性化教育与校内教育公平[J];现代教育;2011年Z1期

4 ;教育公平均等:发展高水平的均衡[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11年06期

5 曹玉慧;;教育公平之我见[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7期

6 陈初越;“教育公平改革"风雷隐动[J];基础教育;2005年09期

7 未云客;陈初越;;用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和谐——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J];基础教育;2006年04期

8 陈熹微;莫尧;;促进教育公平的哲学思考[J];广西教育;2011年23期

9 程海燕;;关注后排学生 追求教育公平[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年09期

10 张爱华;南仙利;王海潮;;当代国外教育公平实践推进策略探析[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丽;;论因材施教与课堂教育公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2 刘丽;;因材施教与课堂教育公平矛盾吗?[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3 张静;陈卉;;从点滴做起,实现教育公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4 丘利进;;浅论教育公平与民办教育[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5 肖明华;冶进海;;民办学校在教育公平中的和谐作用[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肖明华;冶进海;;民办学校在教育公平中的和谐作用[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7 杨璐情;;教育公平是一种力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8 张丹霞;;克服马太效应 实现教育公平[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9 张彤华;;教育公平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权力;;农村的教育贫困与实现教育公平[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解立军;“公平责任”不公平[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研究员 陈如平;走向有质量的教育公平[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丛红亚 黄 卫;公平责任中补偿义务人的范围[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郑其斌;公平责任中能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李汝银;狂风刮断大树 砸坏轿车咋办[N];检察日报;2003年

6 河南省平顶山市炳东律师事务所 徐东阳 王国平;本案适用过错责任还是公平责任[N];人民法院报;2002年

7 张嘉林;无过错也应负公平责任[N];检察日报;2003年

8 戴长宏;无过错责任与公平责任的区别[N];江苏经济报;2002年

9 赵彦宏;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教育公平[N];光明日报;2005年

10 致公党中央副主席 吴明熹;维护教育公平[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蔡秋梅;中国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5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幼昕;学生资助制度的责任伦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刘光容;政府协同治理:机制、实施与效率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军;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邱伟华;公共教育与收入差异[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华;论我国政府落实教育公平责任的现状与对策[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润洲;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任荣;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公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史湘琳;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非经济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徐芳;我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制度中的教育公平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汪放;教育公平视野下我国特殊教育立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秋佳;新公共管理理论对赤峰市政府治理的启示和借鉴[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慧兰;陕西省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施盛威;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教育公平[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倪子龙;公平责任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30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830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8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