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备受争议的教育制度——清末学堂奖励出身制度述评
本文选题:奖励出身制度 + 新教育 ;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摘要】:学堂奖励出身制度是清末教育变革的产物。从其诞生伊始,新教育即面临着严重的生源和认同危机。为鼓励兴学和就学行为,清政府对高等小学以上的学堂毕业生进行某种出身奖励。学堂奖励出身制度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清末新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清末以来的学风等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Abstract]:The institution of school reward was the result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From the beginning of its birth, new education is faced with a serious crisis of students and identity. In order to encourage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 and school behavior, the Qing government to the higher primary school graduates of some kind of birth awards. On the one hand, the system of school rewar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duc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on the other hand, it had a serious negative effect on the style of study 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清末民初乡村教育变迁与问题研究”的阶段性(课题批准号:EAA090370)成果之一
【分类号】:G5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龙;孙桃眉;;数字背后是什么[J];内蒙古教育;2011年13期
2 邓清贵;;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J];快乐阅读;2011年18期
3 成成;;共建书香校园 共享成长幸福[J];内蒙古教育;2011年13期
4 李斌;;舒新城的新教育及维护教育权思想论析[J];船山学刊;2011年03期
5 林静;;一股清泉流过心田——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J];学周刊;2011年02期
6 庆年;;教育的党性[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4期
7 顾国新;;高举陶行知“新教育”思想 促进青年教师和谐发展[J];生活教育;2011年12期
8 ;资讯[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1年04期
9 杨东平;;教育改革,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J];留学生;2010年07期
10 ;中国省级教育门户网站排行榜[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齐福;;清末民初新教育发展缺失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胡明;;“五四”时期陈独秀“新教育”的思想体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胡艳;;清末绅士阶层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焦兴刚;;理想的体育,重在身心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程方平;;对五十年代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几点看法——兼谈新中国教育史的编写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宋守鹏;;试析毛泽东的早期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程立倩;;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学评估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浅析[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创新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9 毕苑;;汉译日本教科书与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建立(1890~1915)[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10 张彬;;浙江教育近代化刍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民进中央副主席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朱永新;朝向生命绽放的新教育[N];团结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石影;新起点 新教育[N];遵义日报;2011年
3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小学 梁大伟;“课改”当鉴陶公“新教育”[N];中国教师报;2011年
4 新教育实验研究院院长 卢志文;“新教育”:一场草根的教育改革实验[N];团结报;2010年
5 ;周诒春与曹云祥的“新教育”思想[N];新清华;2009年
6 李茂 编译;纽约拟启动新教育评价体系[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李 茂;纽约拟启动新教育评价体系[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记者 李沙青;昆明:学区化管理打造新教育名片[N];云南日报;2010年
9 ;以科学的发展观呼唤新教育[N];学习时报;2005年
10 通讯员 罗宗兵;堆龙德庆大投入催生新教育[N];西藏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吴玉伦;清末实业教育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徐征;在摇摆中寻求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丁林兴;“营造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张爱勤;会通中西 融贯古今[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兰军;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上的展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时海燕;聆听窗外声音:归返教育原点[D];苏州大学;2009年
7 史根林;名校论[D];苏州大学;2007年
8 胡靖;走向交往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礼永;教育建设的第三条道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瑜;陶行知的新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四川大学;2006年
2 胡耿;为谋新教育中国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廖芹;严复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查英;E空间与教师自主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晶晶;转型时期地方教育经费筹措与管理中出现的矛盾与困境[D];四川大学;2007年
6 秦瑜;陶行知文化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7 姜河;提高宣化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蕊;清末之《奏定学堂章程》[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李长伟;实践哲学:教育迷惘中的选择[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卢浩;中华教育改进社[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33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833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