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一体化视野下的教师人事制度重建
本文选题:城乡教育一体化 + 教师人事制度 ; 参考:《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摘要】:现行教师人事制度已经成为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突出制度瓶颈,亟待调整。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在理解城乡教育一体化真正内涵的基础上,尊重并协调各方利益,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明确制度重建的保障与张力,对教师补充机制、教师城乡交流机制与教师培训机制进行重新构建。
[Abstract]:The current teacher personnel system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needs to be adjusted urgently.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real connot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teachers' personnel system reform must respect and coordinate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comprehensively use all kinds of policy tools, make clear the guarantee and tension of system reconstruction, and supplement the mechanism for teachers. Teachers'urban and rural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and teacher training mechanism should be rebuil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重大项目“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制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尚卫;袁桂林;;我国农村教师教育制度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2 叶忠;王海英;;教师城乡交流的成本收益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3 褚宏启;;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二元结构及其破解[J];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4 褚宏启;;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制度瓶颈[J];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5 ;我国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成效明显[J];中国农村教育;2008年11期
6 王正惠;袁桂林;;解决农村教师问题的若干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22期
7 ;周济:推行绩效工资 吸引更多人到农村任教[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18期
8 周彬;;透过“教师流动”筹划“教育动态均衡”[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11期
9 李伟涛;;新背景中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机制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7期
10 袁桂林;;我国农村学校教育诸政策评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庆海;王庆菊;荣维凤;;城镇化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邹艳辉;;农村教师住房的困境与策略[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6期
3 李昕;冯文全;;基于教育公平的县域教师流动机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3期
4 李敏;邓泽军;;城乡教育一体化体制机制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7期
5 陈良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8期
6 史学武;;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主旨与思路[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陆远权;马吉;;重庆市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征及路径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端木凡义;王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职业学校的困境与突破[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田腾飞;;农村职教: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器——解读十七大对职教的新论述[J];成人教育;2008年08期
10 罗叶青;任征;;农村成人文化教育调查报告——以重庆市北碚区建国以来成人文化教育为例[J];成人教育;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褚宏启;;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二元结构及其破解[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雷芳;;义务教育城乡交流教师的行为选择及其管理[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孙刚成;乔刚;;西部农村“顶岗置换”教育实习探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田志磊;袁连生;;地区间城乡义务教育公平差异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雪;;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解析[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菁;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斌;农村教育投入:绩效、机制与模式[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振存;文化视阈下城乡教育公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高学贵;我国农民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孙颖;从自在到自觉[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源源;义务教育教师职业城乡分层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田宝宏;学龄人口变动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刘欣;由教育政策走向教育公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焦卫宾;我国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中的农村学校体育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伟;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学历培训的研究与对策[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元勋;江西省乐安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华成;红瑶地区乡镇内教师支教工作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李惠芳;福建省农村普通高中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井光进;潍坊市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苏文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雷;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攀;河南省幼儿教师流动现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丁卫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艳;统筹城乡背景下重庆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之岭 ,林冰;詹姆士·波特论“师资三段培训法”[J];外国教育动态;1980年03期
2 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朱旭东;;我国现代教师教育制度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袁桂林;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现状及多元化发展模式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1期
5 邬志辉;马青;;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道路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慈航;;论农村教师教育培养制度和培训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7 李广舜;;国内外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成果综述[J];地方财政研究;2006年02期
8 金美福;日本教师教育制度的形成与体系[J];东疆学刊;1999年03期
9 王宪平,唐玉光;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教育制度关系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10 王大耀;;从国外教师教育的发展看我国教师教育制度的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旭东;;我国教师教育制度重建的再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马叶;化解诚信危机重在制度重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3 谭六三;;走综合中学办学之路 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结合部中学办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5期
4 曾青云;谢琴;;城乡教育一体化实践与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教育行动[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5 戴珍明;;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3期
6 刘建国;;震后灾区学校制度重建研究的目标与任务[J];教育科学论坛;2008年12期
7 顾永安;;城乡教育一体化对地方高校发展的新要求[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冯博;;城乡教育一体化与和谐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9 田芬;刘江岳;;城乡师资统筹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10 赵茜;;城乡一体化的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明清;姜键;;服务型政府的制度重建与价值实现[A];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设论文集(《吉林政报》2006·理论专刊)[C];2006年
2 安晓敏;;城乡教育一体化:理论与实践[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王礼鑫;;激励与约束制度重建中的“改革徘徊”——以北大人事制度改革为个案的研究[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4 聂华林;;西部“三农”问题的特殊性及解决思路[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郝雨凡;;论世界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的内外角色[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6 陈卯轩;;司法不公与司法不能[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金圣;;高等教育史视角下的大学“行政化”问题探析*[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董伟;;俄罗斯转轨和拉美改革的经济制度选择与结构性障碍及当代借鉴性[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郜尔彬;;论“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石川;激赏“桥坚强”,更要推动制度重建[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孙立平;关于贫富差距的深层思考与制度重建[N];中国企业报;2001年
3 徐州市第一中学 王志勇;学校制度重建和特色发展[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4 王石川;科学道德重建的前提是制度重建[N];工人日报;2008年
5 丁伟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重建探析[N];黑龙江日报;2005年
6 毕舸;罢飞事件民航局应着手制度重建[N];经理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徐国杰;成长股2006年受宠[N];中国证券报;2006年
8 s亭区委书记 黄克;不断深化“四重” 永葆四个先进[N];三峡日报;2006年
9 苏培科;恢复市场信心需要制度重建[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10 通讯员 晓轩;s亭区整饬“三风”促和谐[N];三峡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康永久;知识输入还是制度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晓敏;转型时期学校制度重建——现代学校制度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聚涛;论我国行政信访制度的重构[D];苏州大学;2005年
3 张广海;论我国刑事羁押制度的缺陷及其重建[D];安徽大学;2005年
4 潘小艳;试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重建[D];河南大学;2008年
5 叶素苹;民事诉讼的政治基础[D];苏州大学;2007年
6 郝良玉;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乡基础教育统筹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7 蒋荣成;ZY电脑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制度的重建[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王晓宁;风险社会的制度之维[D];苏州大学;2008年
9 巴昭军;印度潘查亚特制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兴贵;四川省中小学危机管理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46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846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