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初入职阶段专业学习的教育社会学分析
本文选题:新教师 + 专业学习 ; 参考:《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1期
【摘要】:新教师初入职阶段的专业学习是成功进入教师职业的关键。大量研究表明,新教师的工作实践状况和工作环境极大影响着其专业学习。国内已有研究在教师专业学习的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怎样理解和解释新教师初入职阶段的专业学习,进而分析其生存和发展状态?运用伯恩斯坦的教育符码、社会分工、教育话语等教育社会学理论可以为之提供帮助,也为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些许建议。
[Abstract]:The key to successful entry into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is the new teacher's professional study in the initial stage.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show that the working practice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of new teachers greatly affect their professional learning. The domestic research has carried on th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in the teacher specialized study goal, the content, the way and the method and so on. How to understand and explain the new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in the initial stage, and then analyze thei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 application of Bernstein's educational cod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educational discourse and other educational sociology theories can help it, and als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妍霞,周兴国;《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李瑛;;我国教师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许世平;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陈修梅,储红玲;“教学相长”的时代内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曹长德;研究型教师刍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汪虹;论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及其培养途径[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7 方新普;杨叶红;;论校本课程开发与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8 刘宇;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转换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9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10 郑旗;“关键事件”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8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莲;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邓红;民办回族幼儿园教师成长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傅树京;PDS: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性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卢法斌;山东省高中英语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宏伟;教师素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林松访;中小学创新型教师及其成长若干问题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建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我见[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燕;课程价值取向之“应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丽春;中学教师反思性教学的调查和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苹;培养新教师三年规划[J];中小学管理;1998年06期
2 ;各方声音[J];中国教师;2011年11期
3 樊香兰;孟旭;;新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取路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1年21期
4 邹琦;;教育事件:新教师成长的铺路石[J];教书育人;2011年23期
5 向守万;;新教师上课“六忌”[J];成才之路;2011年20期
6 周秀芳;;创新教师专业培养机制 提升教学品质[J];现代教学;2011年09期
7 ;为新教师树师德榜样[J];上海教育;2011年18期
8 刘莎;;浅谈新教师如何走出“蘑菇困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08期
9 范玉涛;李艳玲;;新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区教学;2011年09期
10 黄永清;;新教师在物理化学板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化学;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健;;精心帮带 全面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2 林国清;;对师徒帮带的看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3 缪亚华;;师徒携手、互帮互学、教学相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4 王娟;郭黎岩;;中学新教师职业心理准备结构及特点[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罗晓燕;;关注教师心理健康[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李录山;;影响高中教师压力的主观因素及心理调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C];2010年
7 全建华;;“师徒帮带”随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8 孙丰富;;教师主体生命价值构建,教师教育的根本[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9 施智华;;学习—实践—感悟[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10 郭文峰;;不来改变我,但来修改我[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培新;献给新教师[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周新宏 杨天春 张国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教育局;对新教师实行培训期与服务期管理[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冉亚辉;给新教师的三点建议[N];三明日报;2009年
4 周新宏 杨天春 张国;对新教师实行培训期与服务期管理[N];三明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茅卫东 通讯员 章艺红;浙江安吉:让新教师先进城再下乡[N];中国教师报;2009年
6 见习记者 林夏;新教师,新理念,引领教育再革新[N];江西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炳亭;做信仰学生的新教师[N];中国教师报;2011年
8 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局民间组织管理办公室科长 李淑芳;“陪伴”新教师 做中同成长[N];中国教师报;2011年
9 记者 汪培坚;让农村新教师先进城后回乡[N];衢州日报;2011年
10 刘新奇;新教师如何克服组织教材能力低的障碍[N];中国教师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翠蓉;小学数学专家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旭卿;信息技术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黄瑾;农民城的教师[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毛齐明;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健;美国新教师入职培训改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海云;新课改背景下“两极教师双发展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潘岳祥;新教师入职教育的模式构想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钟彩莲;美国肯塔基州新教师入职培训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时琳琳;新教师入职教育中实践性知识获得的新途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向丽;英国新教师入职培训制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7 施s,
本文编号:1850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850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