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农村初中生疏离感及与自尊、主观幸福感关系

发布时间:2018-05-05 23:54

  本文选题:疏离感 + 自尊 ; 参考:《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5期


【摘要】: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疏离感及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运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自尊量表、单一项目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宁夏回族自治区2所农村初中的26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初中生疏离感总均分为3.72分,环境疏离感均分最高,为3.99分,社会疏离感为3.84分,人际疏离感得分最低,为3.39分;女生的无意义感和社会孤立感得分均高于男生(P0.05);初一学生孤独感得分明显低于初三学生(P0.05);除生活环境疏离感外,农村初中生疏离感各维度与自尊、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农村初中生疏离感状况相对良好,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其疏离感。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ienation, self-esteem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A total of 269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wo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s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using adolescent alienation scale, self-esteem scale and single item 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alienation was 3.72, the average score of environmental alienation was 3.99, the social alienation was 3.84, and the interpersonal alienation was the lowest (3.39). The scores of female students' sense of meaningless and social isol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 the scores of loneli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0.05). Except for the sense of alienation in living environment, the dimensions of alienation and self-esteem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P0.05 or P0.01). Conclusion the condition of alienation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relatively good, and self-esteem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can predict their alienation to some extent.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6JJD880009)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钟梅,李沐珍;“三困生”疏离感与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倪凤琨;;中学生学校疏离感现状调查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张进辅,杨东;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3期

4 杨东,张进辅,黄希庭;青少年学生疏离感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2年04期

5 刘旺;听力障碍中学生疏离感特点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11期

6 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10期

7 汤毅晖,黄海,雷良忻;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功能、人格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谢朝晖;;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任志洪;叶一舵;;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王晓刚;陈卓;;孤独的概念辨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年01期

4 谭静;杨东;张进辅;;西部汉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疏离感状况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年02期

5 李雷雷;王宏;汪洋;;重庆市中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21期

6 李雷雷;汪洋;王宏;徐鸣明;;重庆市中学生抑郁状况及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7 王琴;何国平;;家庭功能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年01期

8 李建明;郭霞;;家庭功能的研究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9期

9 王亚宁;李越;吴国强;刘芳;;党政管理干部应激心理、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10 李艳华;程利国;;香港和内地大学生疏离感状况的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建明;郭霞;;家庭功能的研究现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志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2 魏文川;我国企业资源配置过程与战略形成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张彩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许明智;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6 胡志;我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杨俊敏;维汉大、中学生体育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静平;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的编制及常模的建立[D];中南大学;2006年

9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10 贺远琼;企业整合市场环境与非市场环境的行为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馨影;家庭环境、工作价值观对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张江英;老年人身体锻炼对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学梅;大学生自我疏离感问卷的编制以及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徐雪平;借助语文教学活动提升高中生幸福感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齐若兵;杭州市社区工作者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阎琳琳;中青年贫困群体的社会疏离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徐爱东;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山大学;2009年

8 邱永;论中学幸福教育的实现[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安飞;家庭系统的情感功能对中学生学习适应与人际适应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峰;阶层认同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能义,李香兰,关明杰;包头市1460名中学生厌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石伟,张进辅,黄希庭;初中生亲子关系特性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1期

3 刘红;内陆欠发达地区城乡中学生人格特征初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4 李艳红;学习不良儿童的孤独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胡双稳;城乡中学生心理差异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5期

6 杨东,张进辅;大学生疏离感和价值观关系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金一虹;居住方式变化及影响的社会学思考[J];学海;1999年02期

8 饶燕婷,张红霞,李晓铭;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抑郁和疏离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1期

9 杨东,吴晓蓉;大学生疏离感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3期

10 张进辅,杨东;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家杰;;商贸环境下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的意义——以金华地区高职院校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范弘雨;;幸福指数涵义的二重性辨析[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王华强;;北京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年03期

4 牛端;黎光明;;家庭环境特征对主观幸福感“调节—缓和”模型的调节效应[J];心理研究;2010年01期

5 王明辉;王雷;;高中教师主观幸福感问卷的编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高丽;张向葵;田录梅;;归因方式对不同自尊水平个体状态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7 陈丽仙;黄亮;何殷;;高校学生自尊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及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年02期

8 张懿;;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01期

9 洪宝玲;刘丽红;;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高校培养策略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2期

10 尹海兰;鞠晓辉;王兆红;;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清春;李林华;;让课堂成为教师科学服务的舞台[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2 陈国泽;陈炜婧;;浅谈农村老年人的代际支持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建设孝文化应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思考[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四)——积极老龄化研究之六——健康与老龄化[C];2010年

3 季晓林;;老年心理保健要讲科学[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十四)——积极老龄化研究之六——健康与老龄化[C];2010年

4 张江英;黄春梅;;健康老龄化视角下身体锻炼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乌鲁木齐市为例[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刘映海;丹豫晋;;锻炼心理学视角下网络成瘾心理归因及干预研究[A];首届全国网络成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赖梁盟;吴德恩;刘冉冉;;国民心理健康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7 王薇;李晓苗;罗静;高文斌;;亲子分离与联系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自尊的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徐美芳;段立新;;斜视及斜视术后对儿童心理状况的影响[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国际儿科护理学术研讨会暨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麦影;;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未来时间洞察力影响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Computer Science (PPSCS 2010)[C];2010年

10 李学龙;刘利才;刘亚云;刘祖涵;;初一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尊的相关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Computer Science (PPSCS 2010)[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彭芸;积极心理,帮你我打开幸福之门[N];中国妇女报;2011年

2 陈金龙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通过党风建设促政风带民风[N];南方日报;2011年

3 南方日报记者 贾肖明 陈枫 曹斯 李强 陈邦明 徐林;摆正“大小我”追求“富快乐”[N];南方日报;2011年

4 主持人 本报实习生 孟丽娟 本报记者 姜晨怡;富裕了,就一定幸福吗[N];科技日报;2010年

5 宗闻;高学历高收入年轻女性主观幸福感最低[N];消费日报;2010年

6 孙培松;中国应如何降低周边国家的疏离感[N];国防时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夕;“幸福指数”不是挑战GDP[N];北京科技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董平;重估幸福与探寻基础[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9 本报记者 包蹇;孤独寂寞最难挨[N];人民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夕;“幸福指数”不是挑战GDP[N];北京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六珍;企业女性经理人性别角色认同和领导效能感之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金江;主观幸福的经济学初探[D];武汉大学;2010年

3 亓寿伟;转型期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计量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曹大宇;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娄伶俐;主观幸福感的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郑淑芬;探讨公部门中组织变革认知、员工信任、压力管理策略与工作态度关系之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王曲元;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刘肖岑;青少年自我提升的发展及其与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蓉;性格优点与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余彩云;社会比较方向对奖励加工大脑机制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3 陈燕;IT从业人员时间管理倾向与职业耗竭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嵇东海;大学生网络疏离感量表的编制及其与自尊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高悦利;上海市老年人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亚杰;高校教师心理授权的特点及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黄琨;中小学教师文化取向的特点及与其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段晶鑫;基于教育机会均等分析模式的重庆市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邵君;上海市中专新生疏离感的现状调查及团体干预[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商春艳;上海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及团体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49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849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3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