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驱动下的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本文选题:标准 + 标准驱动 ; 参考:《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摘要】:县域教育如何实现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是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山东省蒙阴县根据国家和山东省办学条件标准,调整学校布局,实现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制定学校管理标准,实现学校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制定更为丰富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或者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蒙阴县以"标准"驱动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Abstract]:How to realiz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and urban education in county level education is a problem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county level education must face .
【作者单位】: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G522.3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伟强;;基于标准:课程改革的新转向[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薛晓嫘;基于课程标准的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4 代建军;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袁顶国;从两极取向到有机整合:主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2 李申申;20世纪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得失与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05期
3 诸惠芳;美国2000年国家教育标准和新课程计划[J];课程.教材.教法;1994年11期
4 庞维国;关于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8期
5 赵中建;从教育蓝图到教育立法——美国《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评述[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2期
6 刘长明,孙连举;中美两国数学课程标准中初中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标准之比较[J];数学教育学报;2002年04期
7 崔允o7;国家课程标准与框架的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8期
8 赵中建;美国80年代以来教师教育发展政策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9期
9 李文兵;90年代美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新举措[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10 张辉华;关于美国国家课程标准的探讨[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海建;;成都奥数怎么还那么热?[J];新西部;2010年04期
2 林芝玉;;城市远郊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彭佳景;;教育均衡靠发展[J];湖南教育(下);2010年04期
4 吴嘉学;;教育均衡——能否通向教育公平?[J];生活教育;2010年03期
5 邓海建;;“最牛班级”54人保送 讽刺教育均衡?[J];成才之路;2010年05期
6 蔡定基;黄崴;;学区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应用价值分析——以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3期
7 徐莉莉;;一校两区:新教师留城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3期
8 周燕;杨瑞华;;影响城乡学前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以广东省为个案[J];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9 修芳玉;;语文教育与班级均衡[J];才智;2010年14期
10 张雷;;均衡视野下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机制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夏雪;;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均衡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大铎;李荣薇;;教育公平视角下体育教师的培养[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4)[C];2010年
3 周本汉;;基于“互联网+电视机+机顶盒+机顶盒”模式实现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栗玉香;;指数化监测:义务教育均衡效果评估的新视角——北京市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飞;薛海平;;义务教育阶段师资质量均衡配置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潘昆峰;;区域内高中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政策的调查研究及动力学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乔雪峰 通讯员 张晓艳;伊金霍洛旗幼儿园免费教育全覆盖[N];内蒙古日报(汉);2011年
2 记者 王笑梅;“普九”合格区划单位达106个[N];辽宁日报;2011年
3 记者 陈建强;天津义务教育实现“两提升”[N];光明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林思宜 吴钦良;让孩子们享受同等教育资源[N];光明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陈彦仿;学前教育入园率不应低于高中入学率[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爱铭;“硬政策”推动城乡校际师资均衡化[N];解放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姜泓冰;缓解择校热,推进教育公平[N];人民日报;2011年
8 新华社记者 仇逸 俞菀;上海:让每个孩子站上公平的人生起点[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9 本报记者 张志峰 刘志强 董洪亮 王乐文 姜泓冰 刘文波 杨旭;临近毕业,心情有些复杂[N];人民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宋晓梦;如何解决教育均衡与择校矛盾[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茂聪;论教育公共性及其保障[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军;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田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5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剑伟;区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政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左涛;科学发展观视阈下普通高中素质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魏学佳;西安市城市基础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沈亮;蚌埠市基础教育区域性均衡发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刘智慧;论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政府职责[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何文炯;四川绵阳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朱灵娥;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许发梅;论城乡教师流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雄英;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崔红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99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899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