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多元评价视角下的教学评价改革

发布时间:2018-05-18 01:18

  本文选题:教学评价体系 + 多元评价 ; 参考:《教学与管理》2011年36期


【摘要】:正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1]。教学评价以教学活动为考查对象,依据一定评价标准,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作出衡量和判断,为教学提供信息反馈,保证教学活动不偏离既定的教学目标,担负着教学质量监管的重任,因此,
[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positive teaching is based on the teaching goal, using the operational scientific means, collecting the information about teaching systematically, and making the value judgment on the process and result of teaching activity. And for the evaluation of self-improvement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1].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takes the teaching activity as the examination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certain evaluation standard, through certain evaluation method makes the measurement and the judgment to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result, provides the information feedback for the teaching, guarantees the teaching activity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established teaching goal. Bearing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teaching quality supervision, therefore,
【作者单位】: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慧;王海;;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调查与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慧颖;;大学英语口语情境式教学探论[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张志荣;;宁夏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张志荣;;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情况调查与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4 方玲玲;;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高研究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策略综合训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魏军梅;;面向英语口语学习的虚拟体验教学平台[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6 张卫华;徐红莉;赵雪滢;杨桂容;;课外督导实施英语过程写作法和有效评价机制的实证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年06期

7 陈倩;;基于建构主义的专业综合英语教学调查报告[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李亚莎;;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第二外语教学课堂环境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6期

9 高栋;张宏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体育、艺术类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季寅修;王容花;;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设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婷;新课程背景下高一英语情感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张海瑛;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3 罗敏;运用电子学档形成性评价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D];重庆大学;2009年

4 姜文侠;建构主义视角下中美大学英语教学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晶晶;初中英语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芬;《中国英语课标》与《美国外语学习标准》的比较研究[D];西华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福贤;;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新途径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孙超平,赵玮;高校双语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4 程东元,沈彩芬;建构主义教学法与外语视听说课[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5 陈远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否适合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年03期

6 董卫,付黎旭;对建构主义指导下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课堂的调查[J];外语界;2004年02期

7 顾佩娅,方颖;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辅助项目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7期

8 郑玉琪;《英语阅读网络课程》的设计、实践与评估——东南大学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改革实践个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9 李川;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评估模式实验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07期

10 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永良;杨泉良;;简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缄默[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谢光琼;;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3 陈平;;执着的追求 无悔的奉献[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4 李子华;;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取向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12期

5 蒋双燕;;细节成就精彩——我看课堂教学与细节[J];才智;2009年04期

6 李泽军;;“按按按”:按下之后反馈的是什么?[J];上海教育;2009年20期

7 唐连梅;;重视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发展[J];甘肃教育;2010年11期

8 王艳春;;浅谈计算机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19期

9 乔丽苹;消解现行教学评价体系的控制权——试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向问题[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宋守彩;;板演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才智;2009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红;;试论教师形象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2 费玉娥;唐建良;李婷;王莲娥;;不同阶段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比较分析[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罗晓燕;周福轩;;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是教育成功的前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谭小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浅析[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苏家文;沈新宇;赵少雄;;高校体育生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水平分析[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陈书;邱笑宸;;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东;张瑛玮;;对航海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庄伟武;;寓教于乐 情理交融——论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尹凤霞;;让课堂教学活起来[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10 卢家楣;樊琪;袁军;卢盛华;贺雯;刘伟;;对学生情感分类及其评价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崔葳 通讯员 张云鼎 李强;实施多元评价 关注个性成长[N];淄博日报;2008年

2 浙江省天台中学 郑志湖;如何实施教师发展性多元评价[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宗秀生;中外课堂教学比较[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郭登高;以理以德待学生[N];重庆日报;2000年

5 乔聚馥;学生该“-”教师要“+”[N];中国信息报;2000年

6 吉林大安市一中 宋伟民;怎样让学生静下来[N];中国体育报;2001年

7 陈鲁峰;还学生“明明白白”[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课堂教学:一把“双刃剑”[N];辽宁日报;2002年

9 王健;把属于学生的东西还给学生[N];光明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田慕青;培养健康的学生[N];中国体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潘光文;课堂文化的批判与建设[D];西南大学;2009年

5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吕红日;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丁琼;形成性评价在小班化教学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喜凤;论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智力活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强;在线测评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毛维佳;基于案例分析的课堂教学生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春叶;课堂教学场效应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唐晋;课堂教学公正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于鹏飞;课堂教学仪式的社会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延金;课堂教学公平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杨敏;对教研员评课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03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903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8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