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宁静的革命”中的一所先锋学校——第五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新黄浦实验学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8-05-23 09:37

  本文选题:教学理论与实践 + 实验学校 ; 参考:《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3期


【摘要】:正[本刊讯]第五届全国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最近在上海普陀区新黄浦实验学校圆满落幕(详见会议综述)。自2006年以来,学校依托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秉持着推进教学理论创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宗旨,积极承办了五届"全国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年来,新黄浦实验学校聚焦有效教学,采取优化课程、建构课型、研究课例等多种举措,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学校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全面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一方面抓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一方面开发校本课程,以学校育人目标"立大志、
[Abstract]:The Fifth National Seminar on effective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was recently successfully concluded at Xinhuangpu Experimental School,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Since 2006, the school, relying on th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nd the Shanghai Education Commission's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has upheld the aim of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theory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school. The seminar of "effective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whole country" has been held actively, and it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has produced a wide range of influences. In recent years, Xinhuangpu Experimental School focuses on effective teaching, adopts various measures such as optimiz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ng class pattern, studying lesson examples, and so on, to actively promote teaching reform. Proceeding from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 the school comprehensively optimizes the structure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On the one hand, it does a good job of implementing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n the other hand, it develops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分类号】:G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欣;侯元丽;林远辉;陈慧慧;闫露;徐昌和;;聚焦课堂 有效互动——记“第三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2期

2 本刊记者;张肇丰;;课堂规范的反思、重构与实践——第五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3期

3 本刊记者;张肇丰;;不同视域中的三维目标——第四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2期

4 张肇丰;;促进课堂有效互动——第三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03期

5 本刊记者;张肇丰;徐士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二届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01期

6 ;全国第四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普陀区召开[J];化学教学;2010年03期

7 曾玮;夏志芳;;三维目标的有效实施与评价——记“第四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02期

8 徐星;赵锋;;三方联动破解有效教学难题[J];上海教育;2010年24期

9 ;校本课程促进特色发展 文化引领提升办学品位 杭州市保O鏊笛檠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8年07期

10 郑丹丹;徐昌和;陈蓉;刘燕;;有效教学视野中的课堂规范——记全国第五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幸萍;黄健华;;《实验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研究》结题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2 方明;葛志成;黄大能;丁石孙;;办好一所学校可以富一个村庄——山西省前元庄实验学校的教改经验[A];小村庄大教育——前元庄实验学校改革之路[C];2005年

3 ;前言[A];小村庄大教育——前元庄实验学校改革之路[C];2005年

4 ;关于建议在全省山区农村开展学习推广前元庄实验学校经验活动的报告[A];小村庄大教育——前元庄实验学校改革之路[C];2005年

5 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课题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6 刘义华;李敏;;开发篮球校本课程的调查与分析[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7 郑庆贺;;兴“学陶研陶”之风 结“基地实践”成果——创办“陶研基地”、“行知实验学校”之浅见[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方明;;序[A];小村庄大教育——前元庄实验学校改革之路[C];2005年

9 ;正在崛起的北京大学南宁附属实验学校[A];民间组织理论探索——广西民间组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杨荣;;村校一体 三教一体 教科劳一体 前元庄实验学校创大教育新体制 耕耘十数载穷山沟变成文明村富裕村[A];小村庄大教育——前元庄实验学校改革之路[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刊记者 高善峰;保护“非遗” 民间艺术进校本课程[N];成都日报;2007年

2 苏军;同课异构 同一教材教出不同趣味[N];文汇报;2007年

3 通讯员 何晓冬;与名校“联姻”为教育“助跑”[N];东方城乡报;2007年

4 记者单小书;开学了,,我们的校园变漂亮了[N];抚顺日报;2011年

5 米振平;燕赵校苑一奇葩[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6 许菲;安康黄冈实验学校 两手抓教学成果显著[N];消费日报;2007年

7 李晓茹;营口开发区将与省实验学校合作办学[N];营口日报;2008年

8 寒文;智慧汗水谱华章[N];扬州日报;2006年

9 本刊记者 高善峰;培养优雅气质 传承民族美德[N];成都日报;2007年

10 周益民;让缪斯的歌声在童年飘荡[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郑桂华;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吴亮奎;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夏雪梅;课程变革实施过程的研究:学校组织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7 张相学;学校如何管理课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海银;学校课程管理运作过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晓莉;《伤寒论》中英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与比较[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杨启国;创新发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平;职高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吴金菊;地理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D];广州大学;2011年

4 曹立群;中学历史教学阅读法的分类指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肖贻杰;大学教师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6 谢新峰;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姬华;初中历史课程与教学中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任苒;有效教学研究——理念、实践与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赵新江;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顾小萍;职高数学三角函数的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24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924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b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