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古村落文化与地方课程的开发

发布时间:2018-05-23 14:39

  本文选题:古村落 + 古村落文化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摘要】:古村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古村落文化也有地方性特点,具有深层的教育价值,是一类重要的地方课程资源。对古村落文化进行地方课程的开发应兼顾上位文化的意志和"地方人"的需要,秉持"双重眼界",运用田野工作、深度描写和理论思辨等方法,彰显实践性课程的品格,完成从古村落文化通及民族主流文化、再回到古村落地方问题这样一个往复循环的地方课程体系的建构。
[Abstract]:Ancient villages are the root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ontain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e ancient village culture also has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 has the deep education value, is a kind of important local curriculum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urriculum for ancient village cultur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will of the upper culture and the needs of the "local people", uphold the "dual vision", use the methods of field work, in-depth description and theoretical speculation, etc., to show the character of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From the ancient village culture to the national mainstream culture, and then back to the ancient village local problems such as a cycle of local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教育学视域中的古村落文化及其资源开发研究”(09YJA880127)
【分类号】:G423.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马戎;论中国的民族社会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常书红;清代北京的旗、民一体化进程——兼论北京满汉文化的交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彭措泽仁;试论用经济方略治理青海藏区[J];中国藏学;2003年04期

6 陈艳飞;关于“中华民族”的语境含义研究[J];东疆学刊;2005年02期

7 方修琦,葛全胜,郑景云;环境演变对中华文明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古地理学报;2004年01期

8 林家有;再论孙中山的大中华思想[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9 龚永辉;关于民族识别的阐释问题——与北京一些同行的对话[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10 李远龙;广西防城港市的族群认同(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巴斯蒂;;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国的民族国家[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德科;先秦儒道一统思想述论稿[D];西北大学;2001年

2 德全英;民族区域自治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同利军;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军事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吴怀连;边缘性:中国社会结构性质分析,以重庆·合川市为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杨宇振;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6 田广林;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9 石元蒙;明清朝贡体制的两种实践(1840年前)[D];暨南大学;2004年

10 林钧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颖;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民族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叶茜;桂林文化底蕴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钱钰;论地区文化对翻译风格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姚力;裕固族帐房戴头婚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胡卫;论费孝通的系统思想[D];湖南大学;2002年

6 李靖;论民俗对基础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马莉;广西汉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戚剑玲;小传统场域中东西文明的汇聚[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燕群;论中华民族和合精神与祖国统一[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钱明才;加拿大双语教育及其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欧阳芸,朱红文,廖正涛;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J];兰州学刊;2005年02期

2 连连;文化现代化的困境与地方性知识的实践[J];学海;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庚;;开发红色地方课程——基于重庆红色资源的思考[J];重庆与世界;2011年09期

2 曹现峰;;谈本土文化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06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陈强;选好 用好 管好[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李建平;三级课程 三级管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江苏省常青藤实验中学 秦力;学校文化是“做”的学问[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超;南江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万文佳;闽南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3 高慧敏;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课程开发现状和发展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隋鹏梅;农村地方课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建虎;论新疆地方课程资源的信息化[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6 苏伟林;“上党文化”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肖菊梅;论我国地方课程的开发[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乌拉乎;研究性学习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新华;古村落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25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925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2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