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荐馆、定馆、坐馆:明清私塾教师的入职过程——以明清小说中的私塾教师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23 23:15

  本文选题:明清小说 + 私塾教师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摘要】:通过对明清小说中私塾教师入职资料的梳理发现,明清私塾教师的入职需经过"荐馆、定馆、坐馆"三个程序。荐馆是寻求地方名儒或官员的推荐来提高入职者的竞争力的,荐馆的成功与否,不仅与荐馆人的声望和威信有关,更与被荐人自身的学行有关。定馆是新入职教师与东家或学校确定教育契约关系的程序,包括东家下关书、聘帖、行拜师礼和教师给学生起学名等内容,定馆同时也是教师和东家或者学校谈"馆谷"高低及节假日其他生活补贴的过程。坐馆就是教师正式开学讲课了,正式坐馆日是东家和教师共同选择的"吉日",一般在正月十五前后,坐馆的期限一般为一年。明清私塾教师的入职过程对今天教师入职制度建设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Abstract]:Through combing the entry materials of private school teachers in the novel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t is found that the entry of private school teacher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as to go through three procedures: recommendation hall, establishment hall and sitting hall. Recommendation hall is to seek the recommendation of local famous Confucianism or official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rants. The success of the recommendation hall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reputation and prestige of the recommended person, but also to the learning practice of the recommended person. The new teacher is the procedure for deter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w teacher and his employer or school. It includes the contents of the master's letter, the appointment post, the service of the teacher, and the teacher's name for the student, and so on. It is also a process for teachers and schools to talk about Guangu and other living allowances during holidays. The sitting hall is the teacher officially begins the school lecture, the official sitting hall day is the master and the teacher common choice "auspicious day", generally in the first month 15 days, the sitting hall time limit is generally one year. The entry process of private teacher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s still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entry system today.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学强;清代官学教师捐纳制度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东方;;也谈《醒世姻缘传》的成书年代——与夏薇女士商榷[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孙绪武;;《醒世姻缘传》词语拾遗[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刘铭;;《歧路灯》的故事渊源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6 张红艳;试评《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7 何朝晖;;明代县衙规制与日常政务处理程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9 周海鸿;;《红楼梦》前八十回匾额翻译中的超额和欠额现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吕菲;;贾宝玉的原型再探——与陈林先生商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庆华;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小平;近代汉语反语骈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陈实;清代珠江三角洲教育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6 邱江宁;才子佳人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李朝晖;知识与控制: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社会学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徐云知;李绿园的创作观念及其《歧路灯》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帆;德治图景下的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王有英;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良;;明清小说口语词俗写考[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李根亮;;死亡与古代士人的道德人格——以明清小说中的死亡描写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柳青;;简析《老残游记》在思想和文学技巧方面的得失[J];学周刊;2011年19期

4 王立;;《聊斋志异》巨鼋母题渊源及生态美学意蕴[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李馨;;论“草蛇灰线”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成功运用[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王立;;金庸小说服食增功力母题的中外文本来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唐欢;;书香做伴,梦想同行[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1年07期

8 李勇;;论曲亭马琴对《三国演义》及其历史演义叙事法的接受与超越[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再说慎言“国学大师”[J];基础教育;2005年11期

10 王立;;明清怪牛形象的异国情调及佛经翻译文学渊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晓冬;;明清小说中的私塾教师[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陈敏;;明清小说词语札记三则[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莫其康;陈麟德;;明清小说与江苏兴化[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聂春艳;;论清代小说《金钟传》中的天津形象[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5 单长江;;《女仙外史》乃刻意模仿《三国演义》之作[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刘勇强;;中国古代小说域外传播的几个问题[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7 王建;;挖掘水浒文化资源 打造学术期刊品牌[A];水浒争鸣(第十二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文丰;六部经典明清小说勾勒明清文化[N];贵阳日报;2011年

2 宋益乔 苗菁;明清小说与运河[N];光明日报;2009年

3 王平;明清小说与“德治”[N];光明日报;2001年

4 南京审计学院 韩希明;明清小说中宗族兴衰的制度文化因素剖析[N];光明日报;2009年

5 郑秋;看明清小说中的“德治”[N];中国审计报;2003年

6 朱一玄;对明清小说的文化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朱一玄;客观·严谨·深厚[N];河南日报;2002年

8 习斌;大江东去千秋调多把黄州误润州[N];镇江日报;2009年

9 ;北京建都850年遐想[N];北京日报;2003年

10 刘汉俊;天感地应唱大风[N];人民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阳;明清小说中的“梦”“异”现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贤珠;《平妖传》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胡海义;科举文化与明清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康建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葛永海;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郭辉;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黄玲;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贞和;《西游记》与东亚大众文化[D];复旦大学;2010年

9 王飞;孙楷第小说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长艳;明清小说中的谶纬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璐珊;论明清小说谶应叙事的文学特征及其文化内涵[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3 石慧;明清小说“时间倒错”问题试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铜;女娲神话原型对明清小说创作构思的影响[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5 武秀凤;明清小说“一笔多用”理论探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2年

6 杨立琼;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明清经典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雯;《明清小说中的同性恋书写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李v,

本文编号:1926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926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e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