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试析灌输隐喻

发布时间:2018-05-24 22:37

  本文选题:德育 + 灌输 ; 参考:《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2期


【摘要】:"灌输"曾与教育、德育等词通用,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的相似性是其成为教育隐喻、德育隐喻的重要条件,也是其在教育中盛行的原因。本文试图探析灌输隐喻的在教育和德育中的演变,并分析其最初的合理性和之后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将摒弃道德灌输进行到底。
[Abstract]:"indoctrination" was commonly used with the words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are the important conditions for them to be metaphorical in education, and the reason for their popularity in educ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metaphor indoctrination in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analyzes its initial rationality and subsequent defects, and on this basis, it will abandon moral indoctrination to the end.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喜亭;马克思主义与德育的灌输原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6期

2 刘梅;西方“道德灌输批判”的意义及启示[J];理论探讨;2000年05期

3 曹招根;再论“灌输论”——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J];探索;2001年01期

4 孙喜亭;德育要拒斥任何意义上的“传递”、“灌输”吗?[J];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玮;十字路口的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丹;我国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知行冲突的现状、原因及教育建议[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丽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周双丽;美是道德善的象征[D];复旦大学;2009年

4 陈艳红;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刍论[D];复旦大学;2009年

5 吴东方;复杂性理论观照下的教育之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耿红卫;科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蔡中宏;论教育与社会发展[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章羽;非理性在个体道德养成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10 王丽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晓婷;小学校园诚信生活的构筑[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双;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3 赖昀;教师文化的生成与建设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4 汪昱雯;童谣与儿童德育[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淦之;中学德育生活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6 蒋辉霞;鲍曼后现代道德思想及其道德教育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7 谭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师德建设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8 蔡春良;对高校生活德育的现实探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9 王柱华;中西潜在课程比较及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殷婷婷;当代中国大学德育现状和趋势分析及实施路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喜亭;马克思主义与德育的灌输原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眭依凡;;教育理念[J];内蒙古教育;2010年04期

2 凌龙华;;教育学,你藏在哪里?——与一本教育名著迟来的相遇[J];教师博览;2010年02期

3 王希海;郭红丽;周姊毓;;教育学实践教学策略:情境、协作与会话、意义建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J];林区教学;2010年02期

4 和学新;;做人与治学,德为先——忆恩师张敷荣先生[J];师道;2010年02期

5 王声平;;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研究述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张伟;;我所理解的教育隐喻——江苏通州“名师之路”教育科研协会会员关于教育质性的言说[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1期

7 毕世响;;教育打通人性——今天的暮鼓,明天的晨钟[J];现代教育论丛;2010年01期

8 本刊编辑部;;“三分钟教育学”征稿启事[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9 ;《教育学报》编辑部严正声明[J];教育学报;2010年01期

10 彭珍莲;;高职《教育学》课程多种教学法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费云梅;;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2 龙吉胜;;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与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贵州卷)[C];2010年

3 杨乔清;李阿利;;解读《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教育与生活思想[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卢明纯;蒋美仕;;科研不端行为后果的分析视角及其框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董浩平;;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方法[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5)[C];2010年

6 高天明;;试析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7 姚家群;;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异同说[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8 雷彦兴;;苏霍姆林斯基论听课[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9 赵军;;西方教育哲学是如何讲述的——历史的分析[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10 曾天山;;教育史研究的新思维[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李国瑞 本报记者 王淑君 钱静华;5万妈妈学做优秀母亲[N];常州日报;2011年

2 于春祥 《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特聘专家;课堂教学规律(一)[N];中国教师报;2011年

3 记者 李欣瑶;我省高校“十一五”建成90个省级重点学科[N];甘肃日报;2011年

4 丁大伟;将学习贯穿一生[N];人民日报;2010年

5 王永君;浅谈教育学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N];辽源日报;2010年

6 记者 耿建扩;教育学博士韩保来:家庭教育脱掉功利外衣[N];光明日报;2010年

7 ;淑明女子大学授予陈至立教育学名誉博士学位[N];中国妇女报;2010年

8 记者刘垠;专家与教师对话科学教育设计与实施[N];大众科技报;2010年

9 记者 邢宇皓;我国婴幼儿养育亟须规范化[N];光明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吴骞;莱芜山师校友会成立[N];莱芜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慧;经验学习的反思与建构[D];西南大学;2010年

2 李高峰;生命与死亡的双重变奏:国际视野下的生命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红;拉祜女童的教育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李金宝;德育生态论——当代德育生态危机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9年

5 路书红;教学理论建设的方法论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帅;知识与幸福[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资利萍;感性的呼唤[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任永泽;教育知识的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邵兴江;学校建筑研究:教育意蕴与文化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燕;独立学院师生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左涛;科学发展观视阈下普通高中素质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庞丽;多元文化课程实施中教学方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王毅;西藏乡村学校教育发展困境透析[D];西南大学;2010年

5 房改华;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伟华;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及其意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刘秉亚;论思想政治教育交往[D];河南大学;2010年

8 杜智华;我国教师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蕾;“专业荒芜”到“专业自觉”[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升;交往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30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1930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f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