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教学之功能探讨——从“交互式电子白板”谈起
本文选题:教师 + 信息技术 ; 参考:《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新时期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代表,近些年来在中小学快速普及的同时,也成为教育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即以电子白板为例,与读者一同探讨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相关问题,继而引申到对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实质、功能和适用对象等问题的探索,并呼吁重视对教师差异性的研究,重视教师的根本需求。
[Abstract]:As a representativ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eaching in the new era, interactive electronic whiteboard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for educator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is paper, taking electronic whiteboard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with readers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n extends to the exploration of the essence, function and applicable obje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eaching. It also appeal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f teachers' differences and the basic needs of teachers.
【作者单位】: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规划基金项目“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07JA880008)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丽;术语“教学交互”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3期
2 周赞梅;;专家教师知识及其认知特征[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3 丁兴富,李敬东;从黑板到交互白板的历史进程——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前景的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5期
2 陈丽;远程教育中教学媒体的交互性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7期
3 曹良亮;陈丽;;远程学习者异步交互的行为方式和特点[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1期
4 曹良亮;陈丽;;异步交互中远程学习者教学交互水平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2期
5 冯乃光;;从交互的重要性谈网络课程的后台管理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11期
6 孙福万;;网上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12期
7 丁兴富,蒋国珍;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革新课堂教与学的新生代技术(2)[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8 戴心来,陈齐荣;网络课程的教学交互及其设计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9 魏志慧,陈丽,希建华;网络课程教学交互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10 陈丽;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支持的发展方向[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罗冰烯;武法提;;远程教育中的交互媒体研究[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结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洪霞;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网络教学交互理论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姚芳芳;现代远程教育中基于网络的社会性交互环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董平;基于网络教育的高校教学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韩玉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交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立勇;网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曹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设应用及发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玉;学习支助服务管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丁国栋;网络课程中操作交互的研究与设计[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立群;即时通讯工具(IM)教学的应用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孙淑艳;网络远程教育中的在线辅导答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丽;术语“教学交互”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3期
2 南国农;;成功协同教育的四大支柱[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3 蔡宪;论教学交互[J];江南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王春华;;以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5 甘正东;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界;2000年04期
6 丁兴富,李敬东;从黑板到交互白板的历史进程——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前景的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2期
7 王陆;大学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信息技术,不可抵挡[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2 王春影;;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误区[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4期
3 龚耀昌;;教师电子办公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整合[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4 孟秀玲;;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认知能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1期
5 徐莹;隋煜华;;利用信息技术营造生活中的美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7期
6 李勇;李镇译;;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推广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4期
7 刘瑞琴;;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实验与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20期
8 李争;;浅析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劣[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9 杜海涛;杨玉刚;;信息技术使美术课堂焕发新活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7期
10 延飞;;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优越性[J];学周刊;201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石庄;;教育的四个要素缺一不可[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2 张卓星;朴姬顺;;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法的探析——信息技术型学与教的方式[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3 白占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4 张明凯;;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5 温伟明;;自主学习活动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卫作辉;;网络时代的学科教学途径初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玉强;刘法伦;;整合信息技术 构建数字课堂[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纪红;郭公民;;多媒体辅助教学现状的分析[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9 邰丽萍;;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礼仪课程整合的模式探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林福金;;信息技术与教育革命[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晓平;信息技术教研之我见[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0年
2 大方县坡脚中学教师 魏俊生;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N];毕节日报;2010年
3 临川区罗针中心小学 徐振堂;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N];抚州日报;2010年
4 阮怀颖 广东省番禺中学;信息技术与英语口语教学的整合[N];中国教师报;2010年
5 傅勇;高密:以信息技术给力全委会[N];联合日报;2011年
6 镇江市京口区实验小学 赵春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能力[N];江苏经济报;2011年
7 常武生 樊有军;信息技术为准旗地税插上翅膀[N];鄂尔多斯日报;2011年
8 都匀一中艺术组 徐艳;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创新课堂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N];黔南日报;2011年
9 金湖县银集镇中心初中 万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N];江苏教育报;2009年
10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秦宇;为什么信息技术至关重要[N];中国旅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丹丹;基于LPSS的教师专业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孙卫国;数字化聚合环境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晓慧;信息技术环境下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2 张蕾;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玉新;基于知识管理的网上协作学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4 夏广萍;信息技术支持的多元智能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孟奕杉;中小学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模式及支撑软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玲;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整合模式初探[D];西南大学;2006年
7 焦明姝;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听说教学中“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管强;信息技术与综合课程整合中的课程资源开发方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朱丽红;论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廖兰清;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课程整合的实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79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07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