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青少年抑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2 16:57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青少年抑郁的一般状况,青少年抑郁的特点与成人相比发生比较隐蔽,有一个缓慢的、长期的过程,且比成人期患抑郁的风险有所增加,随着不同年龄变化而变化。生物遗传因素,依恋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家庭中的应激事件,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为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影响因素。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are more subtle than adults, there is a slow, long-term process, and the risk of depression in adulthood has increased. It varies with age. Genetic factors, attachment, parenting styl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parents, stress events in family, learning stres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e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作者单位】: 中国·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河北邢台师院教育科学部;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
【基金】:河北省卫生厅重大课题(20090061)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茗!230061,张金霞!230061,徐放!230061,沈庆凤!230061;青少年抑郁、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2 苏朝霞;王学义;李玉霞;;儿童情绪障碍1例心理治疗过程报告[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44期

3 刘贤臣,马登岱,刘连启,赵贵芳,李传琦,孙良民,杨杰;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03期

4 刘贤臣,孙良民,刘连启,杨杰,李传奇,赵贵芳,胡蕾,马登岱;暴雨灾害后青少年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年01期

5 王高华;唐记华;王晓萍;白雪光;刘忠纯;李洁;;抑郁障碍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归因风格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秀娟;邵爱银;毛月满;;余姚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J];安徽医药;2006年03期

2 程湘,王欣,王智,钟序素;妇科疾病患者情绪障碍伴发情况的调查与治疗分析[J];重庆医学;2004年11期

3 程湘,陈正琼,谢荣凯,王欣,王智;68例慢性盆腔炎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治疗效果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4 李双;田录梅;;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抑郁状态调查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高永平,刘素芬,杜锦朵,田从哲,马金莹;喉全切除患者术后抑郁状态调查[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年09期

6 邱素英 ,林瑞英,郑珠妹;肝癌患者住院期间抑郁心理评估比较[J];福建医药杂志;2002年05期

7 吴文清,忻剑云,刘利华,徐成康,杨国奋;产后抑郁症、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年06期

8 唐云南,高敏英,彭清英,何德芳;不同病种癌症病人焦虑及抑郁状态调查分析及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0年06期

9 田虹,周汉建,戈兰,陈小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和抑郁调查分析[J];广东医学;1999年11期

10 梁海英,陈兢思,何萍;初产妇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晓丽;毛家亮;何奔;郝芳;;SAS和SDS在心脏神经症患者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首届国际行为医学学术大会暨第九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李晓丽;毛家亮;何奔;郝芳;;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在心脏神经症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首届国际行为医学学术大会暨第九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申鹏飞;“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4年

3 崔冬雪;游泳锻炼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神经内分泌及行为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5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6 杨会芹;中国湖南省城乡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预测模型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鑫华;广泛焦虑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学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黄盈;大、中学生生活应激评定量表的编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3 史俊芳;大学生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医证候学分析[D];天津中医学院;2002年

4 刘春燕;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顾海伦;心理因素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6 王宇;医科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策略[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7 谢慧臣;加味半夏泻心汤对乙酸胃溃疡模型大鼠胃粘膜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8 狄敏;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华东;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实证研究: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钟霞;应激多因素作用系统理论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卓东炳 ,许勤伟 ,王运策;父母养育方式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J];海南医学;2002年01期

2 李春波,何燕玲,张明园;一致性检验方法的合理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0年04期

3 闫珉;抑郁症与正常人父母教养方式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4 胡胜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4年02期

5 李薇!637000,谭代林!637000,刘国清!637000,尹万森!637000,李大林!637000,刘丁洪!637000,吴银杰;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个性特点及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年06期

6 俞杰,徐美玉,季建玲,顾建辉,张建忠,王平;农村中学生抑郁和焦虑状态与应激源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1期

7 李合群,沈彬;青少年神经症的家庭亲密度及父母教养方式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3期

8 王高华;唐记华;王晓萍;白雪光;刘忠纯;李洁;;抑郁障碍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归因风格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2期

9 李献云 ,费立鹏 ,张培琰 ,乌正赉;深入访谈和专题小组讨论在精神科的应用[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3年01期

10 梁宝勇,郭倩玉;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 Ⅲ应付方式与人格[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雪莲;;试论邓小平德育思想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意义[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本刊评论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刻不容缓[J];上海教育;2011年14期

3 李颖;;课堂管理漫谈[J];文学教育(上);2011年07期

4 杨孝珍;;关于做好我县校外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3期

5 蒋明军;朱海强;;人格培育:公民素质教育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02期

6 韩水堂;;校外教育中实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基于山西省长治市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5期

7 张存道;;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培养祖国四有人才[J];甘肃教育;2011年12期

8 王勇;;提高德育实效的几点思考[J];教育;2011年24期

9 ;健康是1[J];上海教育;2011年14期

10 王晓辉;;教师应该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新世纪教育呼唤的师德建设[J];泸州职业教育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东;张进辅;黄希庭;;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夏凌翔;;青少年学生自立的初步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肖卉;;“长征精神”开发与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A];永恒的动力——贵州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晓刚;杜李琴;;西部地区青少年学生抑郁障碍的现状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文健;;少年期离家出走的心理分析及矫正[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岑国祯;张剑锋;余骏;杜卫;;在若干价值观影响因素上对青少年学生公众观的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曹成刚;;构建青少年学生心理干预方案的设计思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赵丽红;薛新娅;;校园恶性事件对青少年影响状况研究[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崔毅;;关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弘扬、继承与实施教育之思考[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一卷)[C];1991年

10 张大均;欧居湖;;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研究(摘要)[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光彩 周日生;我市表彰“优秀法制副校长”[N];永州日报;2008年

2 记者 王夏斐;全力打造青少年学生课外教育“杭州模式”[N];杭州日报;2009年

3 曹文宏;洛南县举办青少年学生法制报告会[N];商洛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欣刚;莫让“禁果”变苦果[N];延边日报;2009年

5 赤壁市赤马港中学 汪泳涛;青少年学生暴力心理分析[N];咸宁日报;2010年

6 郝卫江;青少年学生健康不容忽视[N];中国妇女报;2003年

7 本报评论员;用小英雄事迹激励青少年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马敏;过亿青少年从中受益[N];中国体育报;2010年

9 王清芬 朱英;爱心浇灌 茁壮成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0 徐媛;加强协作 出新出彩[N];安庆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卢艳红;论关注意义的道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尹可丽;中国成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天梅;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与同伴嘲笑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2 魏欢;青少年疏离感发展的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勇鹏;青少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沈赛玲;壮族山歌文化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邹琼;青少年学生民族自尊的心理维度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梁瑞涛;青少年学生心理应激反应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卢锦珍;青少年死亡教育之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苏兰;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的调查分析与教育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艳;当代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10 杨秀明;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38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138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0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