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知识观的演变与教师学习文化的变革

发布时间:2018-08-06 21:00
【摘要】:正知识是认识的结果,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内涵、性质、功能、价值及其来源、获取途径等问题的根本看法。随着人类知识进化步伐的加快,知识领域的整体面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这也必然引发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变革。对于身处变革时代的教师而言,也面临着转变教育观念,丰富、完善和创新专业知识的任务。那么,全新的知识观有什么特点?全新的知识观视阈下的教师学习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更新和完善教师专业知识,提升教师学习的品质,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反思研究型教师",从而获得可持续的专业发展。
[Abstract]:Positive knowledge is the result of cognition, and knowledge view is the fundamental view on the connotation, nature, function, value and source of knowledge, as well as ways of obtaining i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ace of human knowledge evolution, the whole face of the field of knowledge has undergone revolutionary changes, which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a series of change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For teachers in the times of change, they are faced with the task of changing educational concepts, enriching, perfecting and innova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o,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concept of knowledge?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new view of knowledge? The research on these problems will help to renew and improve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learning, and promote teachers' transformation from "imparting knowledge" to "reflective research teachers" so a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云南曲靖师范学院;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清华;教师知识研究的问题与建构路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21期

2 罗华;知识观的转变与教师角色创新[J];教育探索;2003年11期

3 李志厚;西方国家教师学习研究动态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4 郑葳;王大为;;生态学习观及其教育实践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1期

5 柳夕浪;建构积极的“教学自我”——教师研究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J];北方论丛;2001年02期

2 陈爱傼,高明书;教师期望应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3 陈雯;教师专业成长与行动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刘菊霞,杜婧,张建伟,李斌,倪如慧,吴庚生,李志河,宋述强;网络学习质量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5 张巧莲;王玉蓉;;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研究展望[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赵亚军;;提高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10期

7 张金桥;论高校教师的教学元认知能力及其培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曾拓;论教师的教学问题意识[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陈正;;教师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积极情绪的调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2期

10 张林,华炜;教学监控能力: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因素[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德全;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雨亭;教师研究中的自传研究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朱超华;教师核心能力发展与教师管理模式变革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彭爱辉;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邱莉;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继兵;大学文化与学生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陈列;中学教师知识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良庭;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自我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高玲;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3 范春炜;物理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监控能力结构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汪励韬;中学生物反思性教学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琼;新知识观及其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桂双;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分析和实践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谢春英;关于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素质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唐玲;新世纪研究生德育内容体系及途径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9 曹树真;论教育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徐锰;民族地区支教对象调查(个案)及相关对策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艳;终身学习全球化趋势下的教师职后培训与角色定位[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2 郭晓明;知识与教化:课程知识观的重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邓友超,李小红;论教师实践智慧[J];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4 王春燕;从知识到意义:课程价值取向重心的必要转移——20世纪西方哲学观转变带给我们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华;;主题教研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7期

2 吴志永;;当好班主任,培养优秀学生[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3 顾伟;;研究型教师:被丰富的教师专业成长内涵与实践[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侯锁生;;研究型教师: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呼唤——现代教师论之三[J];中学教育;2002年09期

5 陶伟;戴高千子;;新世纪国内中小学教师教研素养研究述评——兼议教学反思与教研之间的关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6 蔡祖泉;;如何为教师的暑期集训“加餐”[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1年08期

7 王斌;;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1年28期

8 马恩荣;;对“今天怎样做教研员”的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11年06期

9 迟延英;新课程改革与知识观的转变[J];基础教育;2005年06期

10 王卫华;;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价值缺憾——基于传统教学理论的比较[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樊昕;孙培国;吴昭利;;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2 于学书;符丽萍;;校本研修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3 张海燕;洪彦;张蕾;;学校研修策略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涂元玲;如何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张新翠;我们离研究型教师有多远?[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华国栋;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北京101中学校长 郭涵;研究性学习挑战今日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教研组,,教师研习的“大课堂”[N];文汇报;2004年

6 ;教师要“研究型备课”[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中国教育:10年赶超世界50年[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记者 包晓艳;学习 提高 发展[N];齐齐哈尔日报;2010年

9 ;建设学习型组织 打造专业化团队 促进人才的多层次发展[N];天津教育报;2010年

10 郑豪杰;“有境界,自成高格”[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慧珍;研究型教师成长机制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2 马壮;教师行动研究——促进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平台[D];河南大学;2004年

3 罗蕾;“专业荒芜”到“专业自觉”[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4 程炳友;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困境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霞;教师专业化视阈下教师主体性建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燕;论教师敬业[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德菊;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8 周莉;教师作为研究者:现状及对策[D];苏州大学;2002年

9 李叶峰;教研组长课程领导角色的质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蒋莹;以教师职务制度创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68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168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7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