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父母关爱行为与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以儿童个体情绪调节为中介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7 13:20
【摘要】:通过对215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父母与教师的问卷调查,考察了父母关爱这一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学龄儿童个体情绪调节能力这一认知因素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母亲与父亲关爱行为对子女社会退缩行为影响机制的异同。结果表明,母亲对孩子的接纳与严厉行为高于父亲,父亲对孩子的忽略高于母亲。母亲关爱不存在儿童性别差异,而父亲更容易忽视女孩的需要。结构方程分析表明母亲与父亲的教养行为对子女退缩行为的影响模式不同:母亲关爱通过子女个体情绪调节变量对社会退缩行为起作用;而父亲关爱行为则直接影响子女社会退缩行为。
[Abstract]: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215 children in primary school, the influence of parental care, a social environmental factor, and the cognitive factor of individual emotional regulation ability of school-age children on children's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mother and father care behavior to children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influence mechanism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ceptance and severe behavior of mothe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ather, and the neglect of child by fathe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other. There is no gender difference in maternal care, and fathers are more likely to ignore the needs of girls.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arenting behavior of mother and father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 patterns on children's withdrawal behavior: mother's ca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through children's individual emotional regulation variables; The father's caring behavior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children's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基金】:中山大学“211”专项基金;中山大学青年教师起步资助计划(23000-3126171) 第四十七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00470967)
【分类号】:B8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丹群;;流动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以上海市某中学为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寇_g;张庆鹏;;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年05期

3 张文新;城乡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3期

4 王莉,陈会昌,陈欣银;儿童2岁时情绪调节策略预测4岁时社会行为[J];心理学报;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课题组;安徽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报告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朱祖林;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问卷结构设计的信度效度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张同健;;基于数据检验的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业务内部控制绩效系统微观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葛明贵;漆文烨;;青少年知识利用影响因素问卷的编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刘敏岚;;农村青年教师压力问卷的编制与统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6 张丽颖;李胜连;;基于协同管理理论的农业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7 冯诚;陈景秋;;对雇主品牌要素构成问题的实证分析——基于高校应届毕业生对理想雇主的期望调查[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张瑛;王惠文;;结构方程模型在系统综合评估指数中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郝文杰;鞠晓峰;;企业研发团队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程静静;何明;刘运洲;吕洪燕;修琪;;运动员自我控制能力问卷的编制与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华洽;徐俊峰;;初级公务员素质模型构建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实证分析[A];基于全球视角的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论文集(中文部分)[C];2007年

2 臧志彭;李廉水;;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实证研究[A];基于全球视角的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论文集(中文部分)[C];2007年

3 王纾;;作为中介的学生学习性投入:大学学习经验影响学习收获的路径分析[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言彩;韩玉启;;转换障碍对满意和重复购买意图影响的实证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陈晓红;王傅强;;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外部环境的实证比较研究[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许欣;王斌;;高校教练员工作-家庭冲突现状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郑冬东;程岩;;基于权重K-Means聚类的定向营销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张凤超;尤树洋;;顾客参与、学习、享乐如何实现顾客满意——基于DIY零售业态的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彭正银;包凤耐;韩炜;;双网融合视角下的企业治理绩效研究——基于连锁董事网与关联方网络的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刘亚军;和金生;张艺;;企业智力资本、吸收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制造业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沁;思维风格、听力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凤阁;L2MSS理论视角下的中国英语二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喻登科;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董媛媛;我国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机制构建与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思志;网络购物感知风险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6 刘嘉莹;第三方逆向物流系统构建及其运行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7 朱俊;面向价值融合的全面顾客参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赵书松;动机视角的绩效考核对员工知识共享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莹;企业人格视域中的企业声誉评价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斌;产业链视角下种子价值分配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史永凤;保险行业职业经理人胜任力模型及其绩效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侯胤光;基于SEM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周楠;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指数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安翠林;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问卷编制与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召山;大众休闲品牌服装服务质量问题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侯磊;大型军工产品设计中的知识共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宁吉凤;职场员工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柳中华;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陈石;高校硕士研究生胜任特征模型与培养绩效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国良;社会认知视野中的亲社会行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李彦章;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3 应湘;叶小红;;外来工与城市居民家庭父母养育方式的调查研究[J];教育导刊;2007年09期

4 寇_g;如何评价青少年群体中的亲社会行为[J];教育科学;2005年01期

5 周芳;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J];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11期

6 帅庆;;论流动人口家庭文化对子女家庭教育的影响[J];青年探索;2008年03期

7 赵娟;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08期

8 潘玉进;金笑笑;杨青影;王婕;陈显跃;;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孤独感的调查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王莉,陈会昌,陈欣银,岳永华;两岁儿童情绪调节策略与其问题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3期

10 寇_g,付马,马艳;初中生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雄;教师课前心理准备和情绪调节[J];安徽教育;1991年Z1期

2 袁锦芳,牛秀奎;如何调节考场情绪[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闫荣双;儿童情绪调节研究方法初探[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聂胜昀;马惠霞;;表象与情绪及表象的情绪调节作用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7期

5 汤冬玲;董妍;俞国良;文书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6 田宝,陈艳玲,周鸿兵,邢淑琴;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挫败后的情绪调节[J];父母必读;2009年10期

8 陈友庆;叶玉红;;幼儿负性情绪的特点及其调节[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年01期

9 刘杰,张蓉;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2年04期

10 王家鹤;;情绪调节:国外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新视角[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鸣鸣;张野;;浅述无意识情绪调节的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詹向红;乔明琦;张惠云;刘胜利;;在正常人群开展肝疏泄实验研究的思考与探索[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莉;陈会昌;陈欣银;;情绪调节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黄敏儿;郭德俊;;情绪调节过程:生理反应、主观感受及表情行为的变化[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程红玲;陈维政;;工作中情绪调节行为的决策机制与关键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胡婷;王争艳;;依恋与情绪调节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肖慧琳;李卫锋;;在不确定环境下的高管决策的情绪调节机制—基于准实验现场的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8 魏义梅;;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宋军;邓艳艳;王江平;;试论韵律操对中学女生情绪调节的作用[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邓玉琴;孟长治;刘兴华;;关于觉知训练情绪调节效果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鑫 周仁来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扫描国际主要情绪调节研究中心(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赵鑫 周仁来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扫描国际主要情绪调节研究中心(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杨利昆;疲劳发生与情绪调节[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朱丽丽;看球太激动 当心看出病[N];健康时报;2004年

5 丁卫红(作者单位:芜湖市体委业余体校);网球比赛重在情绪调节[N];安徽经济报;2005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 俞国良;寻找青少年情绪变化的“阀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张羽;贵阳心理咨询存四大误区[N];法制生活报;2007年

8 ;春节不可缺少的三类素菜[N];中国食品报;2008年

9 东方;预防“情绪中暑”[N];中国质量报;2003年

10 张星;情绪也会中暑[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海;青少年情绪调节的ERP和fMRI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伟娜;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对情绪反应的调整机制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庆霞;青少年恐惧情绪及调节发展的fMRI和EEG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方平;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振宏;青少年情感风格与攻击行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蒋长好;大中学生面部表情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吕静;脑力疲劳状态下注意特征及情绪变化的ERP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8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李京诚;不同放松方法的心理训练对主观松驰感和自主生理反应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10 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嵇家俊;青少年情绪调节能力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肖颖;3-5岁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及情绪调节认知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玲;促进4-5岁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唐文文;情绪调节的发展研究及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丁相玲;中学生情绪调节困难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邸莎;高一新生情绪调节的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袁金秀;初二学生认知情绪调节能力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秦荣彩;4-6岁幼儿心脏迷走神经张力与情绪反应性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楠;具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劳教人员的认知情绪调节因素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彭润雨;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社会技能与情绪调节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70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170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7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