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观
[Abstract]:Phenomenological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criticizing the philosophy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humanistic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provides a third way of thinking abou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ctivities. Phenomenology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through the view of "suspende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facing the fac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tself,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of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ctivities, and thinks that i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here is only individual construction. Besides social construction, there are also factors of technological construction. We should reconstruct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rom the high level of informa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conflict in the transfer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分类号】:G4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瀚,唐智松;网络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张舒予;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与教育现代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3 张舒予;论巴纳赛的“宏观社会教育系统”[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4 张义兵;解构与整合:网络发展对制度化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蒋永福;刘鑫;;论信息公平(二)[J];图书与情报;2006年01期
6 宋文新;海德格尔对技术的形而上学思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7 邹霞,江玲;论21世纪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赵修渝;朱玲;;对多媒体技术教学运用的哲学反思[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谢岩,田鹏颖;从社会实践视角透视社会技术[J];辽东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徐祥运;论拉普关于技术活动的方法论思想[J];大连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倪钢;;基于隐喻理解的生态学的技术结构理论[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刘洪;丛杭青;阮奔奔;;工程伦理经典案例研究[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兰芬;王永明;;从人的全面发展看科技的伦理禁区[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凡;傅畅梅;;“装置范式论”研究纲领的内在逻辑演进[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宏秀;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2 郝凤霞;技术的社会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3 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唐燕儿;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廷勇;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测度与实证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8 吴颖;音乐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丹鹤;赛博空间与网际互动——从网络技术到人的生活世界[D];复旦大学;2004年
10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利;面向新世纪高校创造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D];河北大学;2000年
2 张丽青;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思考——深圳中学初中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黄立新;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IT)教育的研究——从中小学IT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探讨中小学IT教育的选择[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鱼江涛;试论新形势下网络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胡祖奎;基于Web数据库的集件系统[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钱万正;网络支持下探究性物理实验的设计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万晓梅;四川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个性化教育服务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邬晓燕;论科技与道德的张力[D];华侨大学;2003年
9 方龙云;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慧;课程管理视域下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87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287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