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我国网络远程课程十年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9-03-26 11:34
【摘要】:网络远程课程,即网络课程与远程课程的合称。自2000年以来,我国网络远程课程研究已走过10年(2000-2009)历程,已有研究在课程内涵、课程设置、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进展与不足。基于开放本质的整体设计和基于成人特色的学教设计,是课程设计的两大方向;课程开发中课程设计与课程理念、课程设置的研究存在脱节现象;目前课程建设的整体规划、教学设计水平有待提高,优秀资源共享程度较低;课程实施中缺乏实施机制和实效研究,不注重研究成果转化;课程评价则存在评价指标和量化标准上重复研究的情况,评价的目的多为评质定级而不是反馈改进。当前网络远程课程的发展需要具有全程、综合、以"学"为中心的研究视野,树立动态的、学科开放的、学习开放的网络远程课程观,建立专业化的团队,注重试验研究,注重研究成果的及时转化。
[Abstract]:The remote course of the network, the combination of the network course and the remote course. Since 2000, China's network long-distance course research has been through the course of 10 years (2000-2009), and there are different progres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course content, curriculum design, curriculum desig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whole design of the open nature and the study and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the adult characteristics, it is the two major directions of the course design; the course design and the course idea in the course development and the research of the course setting are out of the way;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the teaching design level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level of excellent resource sharing is low; there is a lack of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and effective research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which does not focu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is the case of repeated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the quantitative standard, and the purpose of the evaluation is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evaluation rather than the feedback improv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network remote course needs to have the whole process, the comprehensive, the "learn"-centered research field of view, establish the dynamic, subject open, study the open network remote course view, establish the professional team, focus on the test research, pay attention to the timely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作者单位】: 攀枝花广播电视大学;
【基金】: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立项课题“高等远程教育课程‘以学为中心’的品质基准研究”(省高教学会2010-1)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红英,刘华萍;论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谢绍平;李盛聪;;论当前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问题与改革[J];成人教育;2006年02期

3 路晓梅;电大开放教育文科课程体系的构想[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02期

4 郭鸿;;电大土建专科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9期

5 齐坤;张振虹;徐t$;陈庚;;远程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研究——以英国开放大学信息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9期

6 曹凤余;;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008年全国电大党委书记校长会议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4期

7 胡志金;;论混合学习设计的适配原则和定位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3期

8 李盛聪;成人远程教育课程设计的问题与改革[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9 王俊生;戴云龙;;基于序关系分析法的网络课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10 冯秀琪,贾瑞凤,冯谦;关于网络课程设计策略的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文霞;;学习风格对基础英语教学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焦绘媛;蒋燕;罗鹏;;建设“学习型社会”进程中的成人高等教育改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3 田莺;宋晓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网络课程的设计实现[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郑迅;黄天慧;陈丽;;远程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吴迪;;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策略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5期

6 于宁;崔武子;;《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网络课程设计的分析与探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武法提;;网络课程的科学目标取向和实践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李青;刘洪沛;;网络课程的设计模式[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李正玉;;网络多媒体教学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讨[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10 黄庆芳;;基于网络的英语阅读课自主学习模式初探[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正玉;;网络多媒体教学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讨[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2 黄庆芳;;基于网络的英语阅读课自主学习模式初探[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3 孙来福;王朋娇;;网格在网络教育资源管理中的应用[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4 刘金梅;刘建设;;远程教育中的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模式比较与现状分析[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5 宋福龙;罗毅;涂光渝;唐权;;基于 XML与ASP技术的电力系统教学网站开发[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熊艺;中国远程教育系统管理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阿妮;吉林省自考办考试项目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开发[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鹤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赵俊丽;教学设计原理在英语网络课程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黄欣婷;企业E-Learning培训课件的设计和开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慧;《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网络课程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宋朝晖;基于RIA技术的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杨晓东;基于Moodle平台的计算机基础课混合式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良林;基于网络教学平台高校公选课课程设计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郑文光;基于B/S的网络学习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宁,王伟杰;试论英国开放大学的办学经验及对我国网络教育的启示[J];成人高教学刊;2001年05期

2 王学军;郭亚军;兰天;;构造一致性判断矩阵的序关系分析法[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张志君;从世界各国远程教育看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J];中国电大教育;1999年07期

4 丁新;推动现代远程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经验交流会召开[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05期

5 余红;网络课程的特点、构成及开发[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4期

6 余胜泉;国外网络教育的评价标准[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8期

7 徐t$,陈庚,袁希岚;网络课程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5期

8 祝智庭,孟琦;远程教育中的混和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9期

9 张志祯;齐文鑫;;提高混合学习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4期

10 曾海军;曾德考;范新民;;基于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探讨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齐丽莉;英国开放大学教育特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静媛;;新世纪鲁迅诗歌研究综述[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黄忠怀;20世纪中国村落研究综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马瑞红;卢忠瑾;马惠宁;;运动营养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2期

4 朱家新;;体育管理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周炳记;杨延钊;;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姚琳;;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菏泽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赵富学;;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卫生职业教育;2008年13期

8 李春燕;杨天怡;;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现况、问题及趋势[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9 周延飞;于水;;农村群体性事件研究综述[J];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10期

10 张英雷;;录像分析法对篮球战术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向(综述)[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峰;陈志林;卢克阳;林兰英;;功能人造板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A];第六届全国人造板工业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彭晓东;魏群义;;材料信息学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康景隆;;我国食品低温加工装备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A];全国冷冻、冷藏行业制冷安全技术、节能、环保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朱宝存;唐书恒;蔡超;;煤层气井压裂技术研究现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6 傅戈雁;石世宏;姚纯;;激光熔覆技术新进展[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谌志伟;高建民;;超声悬浮发展趋势以及在农业工程的应用[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邓波;陈坚;周少华;朱杰;;大型立式推力轴承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A];2009全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研讨暨新技术、新产品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谷晋川;刘亚川;张允湘;;金矿氰化浸出助浸剂发展方向[A];第四届全国矿山采选技术进展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戈峰;;昆虫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龙安集团三佳电子公司 鲜飞;SMD封装技术的发展趋势[N];中国电子报;2000年

2 ;国外工程机械发展趋势(一)[N];中国建材报;2002年

3 ;2004年涂料行业发展趋势[N];中国建材报;2004年

4 柯明;中国连锁企业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N];中国企业报;2000年

5 研究生院 王遒;俄罗斯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孔凡夏;饲料添加剂的发展趋势[N];中国特产报;2005年

7 ;我国固体废弃物技术装备发展趋势[N];中国冶金报;2000年

8 北京物资学院 高和鸿 郝建彤;我国物流教育的发展趋势[N];国际商报;2002年

9 雅文;融合:客户服务中心的发展趋势[N];金融时报;2002年

10 EDS PLM Solutions 赵敏;CAD技术发展趋势[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名卓;网络课程的可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3 刘艳晖;英语专业课程设计机辅语言教学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劲松;零度课程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彭莹;基于知识体系的多媒体网络课程及工具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吕立杰;课程设计的范式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卢爱新;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淑英;运动竞赛规则的本质特征、演变机制与发展趋势[D];苏州大学;2008年

9 冯寿波;论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10 肖桂义;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现状、问题和对策[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月宁;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原理与制作”课程设计[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晓燕;阅读材料网络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瑞霞;基于课型的网络课程结构设计[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瑞娥;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梁燕飞;高中信息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与应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霞;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网络课程的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陈春蕾;《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中“内容组织方式”部分的设计与开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晓娇;《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中“应答的反馈”部分设计与开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梁万鹏;《草地学》网络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47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447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3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