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学习共同体思潮的兴起及其对美国学校变革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5-29 00:23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从关注教学与课程等局部层面向关注学校整体发展的时代转向,西方当代教育领域兴起了一股基于"学习共同体"理念的学校变革热潮。"学习共同体"思潮之所以能在当代兴起,既有时代之因,也有思想之基和理论之源。"学习共同体"思想的核心理念对美国学校变革的目标、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Abstract]:With the shift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from the local level, such as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to the era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chools, a school reform upsurg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community" has emerged 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in the West. " The reason why the trend of thought can rise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is not only the cause of the times, but also the basis of thought and the source of theory. " The core idea of learning community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goal of American school reform, the strateg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作者单位】: 徐州工程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苏北留守儿童学习共同体建构的行动研究》(项目编号:09SJD880070221008)
【分类号】:G5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朝晖,马继霞;基于lanstar vc3.0的学习共同体建构实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刘菁,王轲;网络学习共同体模式:构建网络环境中的学习型组织[J];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6期

3 丁兴富;陈骁;;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是虚拟学习共同体[J];现代教学;2007年06期

4 刘巍,孙月圣;网络学习共同体中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7期

5 王开妍;浅析美国学校中的专业型学习共同体[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1期

6 王广新,白成杰;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7 张海青;;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06年07期

8 顾小清;;从建立社会性资产的角度谈如何构建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07期

9 张运卉;张丽;;学习共同体: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年07期

10 崔永胜;娄立志;;论民主教育思想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冉;;英联邦学习共同体总裁约翰·丹尼尔的贺辞[A];人人享有优质教育——2004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8届年会文选[C];2004年

2 孙波;;学习共同体的学校[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王晓楠;朱雪文;;英联邦学习共同体前总裁邓立真在闭幕式上的讲话[A];人人享有优质教育——2004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8届年会文选[C];2004年

4 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结题报告课题组;;《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5 李慧迎;;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设计初探[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6 ;教育与社会、自然生态理念的重大变迁——兼论学习共同体理论与未来教育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之异同[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佐藤学;;全球化时代的日本学校教育改革——危机与改革的构想[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薛焕玉;;用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序[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薛焕玉;;用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序[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10 赵金梅;;促进幼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四条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艳玲;以对话编织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实习记者 张滢;教师在网络中结成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北京市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简作军;建设校长学习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记者 时晓玲 刘琴;“学习共同体”让所有学校共同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孙波;学习共同体学校的管理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教育局局长 孙波;区域教育和谐发展的助推器[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 田莉审;视教师“自我认同”的力量图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 李长萍;积极建构课堂交互教学文化[N];光明日报;2008年

9 ;“互动课堂 生动教学”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一小 刘畅;我深信阅读的力量[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光余;教师教学效能的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韩亚成;学校道德领导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娜仁高娃;向“场”而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徽;教学机智:成就智慧型课堂的即兴品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子秋;以校本课程领导促进学校改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之丁;基于知识管理理念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D];河北大学;2010年

2 芮先红;有效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英国EPLC项目的经验及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倩;Moodle平台上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曲秀芬;基于UC和Blog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共同体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剑剑;基于网络的研究生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任秋丽;信息环境下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洁;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8 张京靖;基于课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活动模式及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杨慧玲;新学习共同体的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靖;课堂学习共同体中师生文化冲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87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487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3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