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公民意识培育与我国的借鉴
[Abstract]:Some advanced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established a more mature modern civil society. These countri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civic awareness, but also form a more systematic civic awareness cultivation system. The concrete methods are as follows: one is to permeate the teaching of civic course with other courses; the other is to integrate civic education with religious activities; the third is to attach equal importance to theoret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the fourth is to realize both school education and family education. These practices have certain enlightenment to the cultivation of civic consciousness in our country. However, the cultivation of modern civil society in China is unique and must reflec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m. Therefore, there are four aspects of enlightenment to the cultivation of civic consciousness in our country: one is the cultivation of modern civic consciousness in our country, the other is that "the people are the masters of our country" is the basic guarantee to cultivate the civic consciousness. Third, "establishing socialist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freedom and equality, fairness and justice" is the core idea of cultivating civic consciousness, and fourth, establishing a system of cultivating civic consciousnes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湖南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罗少良,彭庆红;大学生 公民意识的调查与思考[J];求索;2001年04期
2 黄湘莲;朱红文;;公民社会、公民文化与善治[J];求索;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闫超;;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执行主体因素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向俊杰;;农民的进城务工经历与其对村委会满意度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4 林婷;权威与秩序——对于中间组织缺失与整合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李宇青;温新荣;;试论人的现代化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吴从环;;改革后的中国国家社会关系[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陈绪敖;;论理性官僚制及其反思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曾爱平;;摩洛哥阿拉维君主制统治合法性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年04期
9 韩志斌;;利比亚政治危机的历史探溯[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02期
10 聂早早,陈建华;发展公民基本权利:中国宪政建设的目标取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长隽;胡劲松;;论大学章程制定主体[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湛中乐;高俊杰;;论大学章程在现代大学法人制度中的地位[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贺涌;;对韦伯关于资本主义以前西方经济史的一个概述[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俊俊;;“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6 何东霞;;法经济学——一个法律的经济效率视角[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8 田凯;;非协调约束与组织运作——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理论框架[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9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10 盛洪;;天命与民权(初稿)——探寻中华文明的宪政框架之一[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5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邝小军;科技工作者社会分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芳;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低效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乔淑惠;隐私权宪法保护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明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凯;由人格化到体制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毛佳怡;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夏远航;作为经济法起源的经济合作契约之解释[D];湘潭大学;2010年
9 陈文;地方政府政务公开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波;天国的世俗关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媚媚;;公民社会的演进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J];思想战线;2008年S2期
2 石丽艳;;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途径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冯现玲;郑文卿;吴铭知;;“人文奥运”理念在公民社会精神建设中的普世价值[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张慧瑜;;“爱的奉献”的社会共识与“公民社会”的想象——“抗震救灾”的意识形态分析[J];学园;2009年02期
5 于小艳;鄢圣利;宁镭;;现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分析——农业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研究[J];学理论;2010年10期
6 裴正轩;;和谐社会的公民意识及其培育[J];江淮论坛;2008年05期
7 黄湘莲;;从市民社会到公民社会[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王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公民话语的生成与建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赵兴;;改革开放进程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嬗变——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与成长论析[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徐美勇;;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公民社会问题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锐君;李海峰;;治理语境下公民社会的民主发展探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鄯爱红;;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公民意识的培育[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谢均才;;公民社会与政府,相生相克:香港推广公民教育的经验[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栋;;改善中国公民社会文化环境的思考及路径选择[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马寅卯;;国际善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6 吕宏强;;政府社会管理的前提及面临的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7 赵学升;羊震;;走近和谐: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多维性建构——以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的制衡与互动为视角[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8 曹闻民;;公共性的特质——兼论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廖申白;;公职地位开放与有序社会流动——和谐公民社会的两个特征[A];前沿 创新 发展——学术前沿论坛十周年纪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10 苗海强;曹海涛;;公民社会与中国农村[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瑾;公民意识教育:公民社会建设的基础[N];新疆日报(汉);2010年
2 ;从臣民、居民、村民走向公民[N];北京日报;2005年
3 何三畏;公民意识要从娃娃抓起[N];南方周末;2004年
4 本报记者 成静;公民社会:超越道义的理性之善[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5 永州市冷水滩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 吕华军;关注、培育公民社会[N];湖南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温淑萍;深圳经济特区转型公民社会[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8年
7 邓聿文;汶川地震见证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刘可风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公民社会与公民道德建设[N];长江日报;2005年
9 邓聿文;汶川地震见证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N];北方法制报;2008年
10 彪子;居民推动地铁加站体现公民意识[N];宁波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乃圣;公民社会理论视域下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洪松;当代中国的志愿服务与公民社会建设[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朱彩霞;当代中国公民意识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曲丽涛;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发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程德慧;当代中国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钟响;政府公民间沟通的信息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喜梅;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李海新;公民表达权及其保障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尹保红;政府信任危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坤;社会主义契约伦理视野下的公民意识[D];山西大学;2006年
2 陈海调;公民意识的生成条件透视[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何琳琳;关于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公民意识教育的初步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燕;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方婷;时评与公民社会建构[D];暨南大学;2008年
6 王洁欣;公民意识与我国法治进程[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赵益东;公民意识与语文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俊杰;论法治社会下公民个体权利观培养[D];河南大学;2006年
9 石柳松;政治伦理视域中的公民意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魏人山;论和谐社会公民意识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92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492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