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育情感:内涵、构成与启示
[Abstract]:Educational emotion is a subjective experience produced by teachers for the value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as a special social activit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Teachers' educational emo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practicality, potential implicature, situational infection, value load and relative stability. Teachers' educational emotion includes teachers' moral sense, teachers' sense of reason and teachers' aesthetic feeling. Paying attention to teachers' educational emotion creates conditions for teachers to return to true educ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to improving teachers' identity to curriculum reform and to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课程改革对师生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BHA090024)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如密;;教学系统要素美探析[J];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23期
2 李定仁,赵昌木;教师及其成长研究:回顾与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6期
3 胡贵勇;关注教师的教育情感[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李海艳;金大伟;李如;;安徽电大文学课程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陈克军;;创新高职生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黄炳超;刘国艳;;大学生就业指导与非智力因素培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陆广品;教育产业与现代产业化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阮成武;;中国教师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李宇峰;隋君;;信息素养构成要素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3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邓玉文;;教育追求的解放——由《被压迫者教育学》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顾斌;张玉萍;;英语网络课程中影响师生情感交互的因素及其策略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7 张锦高;;地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与思考[A];改革开放与地质教育的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李长吉;常亚慧;;试论西方教学价值观念的主要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亮;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凤阳;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杨;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灵美;关于中职生数学学习动机及其激发策略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玉姝;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夏伟;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学历培训的研究与对策[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R.J.斯腾伯格,J.A.霍瓦斯,高民 ,张春莉;专家型教师教学的原型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1期
2 康霖;现代教学环境构成要素与功能探析[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于永顺;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育科学;2001年01期
4 喻立森;;教师的作用新论[J];教育评论;1987年02期
5 杨启亮;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6 王h4;论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J];教育研究;2000年09期
7 辛涛,林崇德;教师心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04期
8 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01期
9 王铁军;现代教师角色及其素质论纲[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9年02期
10 钟志贤;;21条教学设计指导原则[J];中国电化教育;1996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树;;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高师教育学公共课改革[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李国霖;教师专业化:课程改革与“校本行动研究”[J];教育导刊;2003年06期
3 高华;邓银城;;关于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年14期
4 王晖;王庆祥;;基于教师专业化视阈下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探索;2011年01期
5 殷波;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6 黄梅芳;;基于教师专业化理念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7期
7 卢俊;刘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改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李红恩;靳玉乐;;教师的教育情感:内涵、构成与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10期
9 张映姜;梁英;陈美英;;高师数学教师专业化课程的探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洪玲;;直面课程改革问题,提高中学音乐教师专业化水平[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军;梁映;;高职空调工程技术应用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林李云;;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化学教学[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3 吴慧媛;;《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A];2005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孟雪征;曹相生;;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改革[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5 赵金平;;关于高中阶段开发校本课程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邓晖;郭祥瑞;;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学》课程改革探讨[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7 贺玲芳;;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8 董节英;;建国初期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孟黎清;;充分发挥教师在材料力学课程改革中的主动性[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义忠;张克猛;范晓军;;当前理论力学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与对策[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四川省绵阳民族中学 程晓Z,
本文编号:2528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528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