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高中生应激源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8 03:19
【摘要】:采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选择无锡市某高中对1775名学生进行了历时三年的跟踪调查,并用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深入调查高中生学习生活中的应激源及其应对方式,并研究与心理健康的关联与归因。研究发现:高中生应激源主要表现为家庭压力、自身压力和教师压力,其次是学习压力、同学朋友压力和社会压力;高中生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应激源、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对心理健康症状影响的主效应显著,应激源与消极应对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应激源、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冯永辉,周爱保;中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2 郑全全,陈树林;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的初步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梁宝勇,郝志红;《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2 张涛;李祚山;;中学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关系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洪冬美;中学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应付方式的比较——兼谈新手型教师的培养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刘朝莹;应对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谢琴;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校别、性别及焦虑水平差异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肖建伟,石国兴;高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7 王云霞,万明钢;西北初中生应对方式初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潘建男!310013,郑胜圣!310013,郑全全,陈树林;城市中学生应激源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9 杨业兵,刘芳娥,马骏,王焰磊,杜柳薪,朱超,陈海威,张济,姚季,张兆瑞,刘博强;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10 王智;高中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章荣华;陈卫平;祝一虹;楼晓明;刘立群;丁钢强;;浙江省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A];2007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任弘;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3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盈;大、中学生生活应激评定量表的编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许玉萍;城乡不同地区高中生人格、防御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卫春;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戚少枫;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宏利;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影响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海荣;蒙汉初中生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7 金蓓蓓;高复班学生应对方式的心理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金钊;上海市中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闫志英;高中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黄勤锦;青年男性服刑人员的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朝阳,陈树林;宁波市中学生应激源调查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6期

2 谭和平;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编制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5期

3 韦有华,汤盛钦;几种主要的应激理论模型及其评价[J];心理科学;1998年05期

4 胡胜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4年02期

5 梁宝勇,郭倩玉;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 Ⅲ应付方式与人格[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6 刘贤臣,刘连启,杨杰,柴福勋,王爱祯,孙良民,赵贵芳,马登岱;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01期

7 刘贤臣,刘连启,李传琦,马登岱,赵贵芳,杨杰,孙良民;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1期

8 梁军林,李东石,刘珍妮,全东明;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03期

9 彭崇基;中学生心理应激的典型相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雅倩;邹志超;;高中生学习倦怠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年02期

2 俞觉鸣;凌荣华;沈杰;郑全全;;高中学生应激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9期

3 袁锦芳;何兰芝;;高中生压力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以沧州市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黄祥祥,杨翠娥;湘西自治州苗族高中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J];民族论坛;2005年04期

5 孙录,赵静波,梁军林,张玉娟;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6 章明明,张积家;心理冲突与应激水平、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雷泉;易文涛;;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23期

8 陈作松;季浏;;不同锻炼情境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杨集梅;郑涌;;日本动漫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01期

10 刘玉桃;;一例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辅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冼远方;;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焕;尤扬;;高中生英语自我效能感与英语成绩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安蕾;;武汉市高中生亲子沟通特点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尧国靖;;高中生A型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张晖;沃建中;刘彩梅;;高中生人格量表常模的制定[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田青;刘富汗;;新乡市高中生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调查报告[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弋鹏;;西部地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8 张信勇;徐光兴;;高中生的家庭印象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王春莉;廖凤林;;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潘洁;沃建中;董及美;;高中生心理健康量表常模的制定[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熊德;四国高中生心态比较,挺有意思的[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赵永新;青少年中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差[N];福建科技报;2008年

3 张田勘;葛伦巴太太怎样对待悲伤[N];大众科技报;2003年

4 陈昕宇 杨博;调查:高中生和女生易出现心理偏差[N];中国妇女报;2011年

5 黎风;灾后心理创伤医治(二)[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6 ;解读“年关”压力[N];健康报;2006年

7 唐蕾(作者单位:廊坊市第八高级中学);浅析高中生的心理困惑[N];廊坊日报;2006年

8 李爱铭;孩子缘何多有一颗“玻璃心”[N];解放日报;2010年

9 浙江省磐安中学 张阳波;高中生防御方式性别特点的初步研究[N];学知报;2011年

10 赵永新;近两成市民心理健康不佳[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桢;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的表征与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杨丽;完美主义、应激、应对、社会支持和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Ismail Hussein Hashim;应激源感知和应对技巧的文化、性别差异:对留学中国的非洲学生、日本学生和西方学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卢国华;坚韧人格与应激、心身反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薛云珍;认知偏差与抑郁症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7 晏碧华;青少年印象管理的外显与内隐加工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肖岑;青少年自我提升的发展及其与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景晓路;航天模拟环境对小组心理的影响及干预[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10 杜林致;认知归因的文化背景及其差异性[D];南开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莉莉;高中生分班压力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方洁;合肥市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3 赵晓红;高中生自我同一性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路径[D];聊城大学;2009年

4 张立;高中生责任心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梅;高中生不同人际关系群体情绪调节方式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燕;高中生积极情绪调查及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7 胡海燕;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8 罗敏;高中生亲子冲突的初步研究及原因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洪丽;高中生利他行为与移情、道德判断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盖卫娜;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43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543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2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