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实习双向激励的加权量化法探究——以甘肃教育技术学本科生教育实习为例
【作者单位】: 兰州城市学院传媒学院;兰州一中;
【分类号】:G40-0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新;由教育实习引发的对师范教育类课程现状的反思——对两所师范院校实习工作的比较与思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丁新胜;;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新模式的探索[J];继续教育;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卫菊;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贺玉兰;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玉梅;我国高师师范专业顶岗实习实施效果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晓红,段作章;中外几种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2 王永红,汪朝阳;高师教育实习改革思路探索[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3 周晓红,李天鹰;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的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广艳;;《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问题研究》出版发行[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5期
2 张秀敏;王永锋;;中外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07期
3 华帆;;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规范研制工作会”在浙江大学召开[J];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06期
4 黄洪;;新时期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24期
5 ;清华举办2010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11期
6 许晓安;;建议各省成立“职业技术院校教育技术协会”[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18期
7 秦伟;;从教育技术学专业方向上谈教育技术实验室新模式[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03期
8 锡斌;;2010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暨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在清华大学举办[J];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6期
9 ;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在北京大学召开[J];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10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工作会议在我院召开[J];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龙超凡邋通讯员 谢德胜;高校毕业生频繁跳槽为哪般[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本报实习生 汪名立;让山里娃实现数字梦想[N];科技日报;2006年
3 南海 整理;何克抗解读“教育信息化”[N];科技日报;2002年
4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马敏;创新是推动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王志欣;IPTV校园热的冷思考[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欧志斌;找工难 招工难 究竟为何难[N];南宁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程墨 实习生 龙超凡;大学生缘何青睐高自考?[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胥茜 陈树生;培养“多重能力”的教育技术人才[N];光明日报;2005年
9 记者 金姝;164所高校发布招生信息[N];吉林日报;2006年
10 薛识;大学生当保姆:人才“贬值”还是择业创新?[N];西部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慧敏;教育技术学专业评估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丽英;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资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任丽萍;中美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培养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刘晓霞;我国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基于五所师范大学的案例考察[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5 侯欣舒;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6 柳春艳;教育技术学专业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国洪;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孙冬岩;高等职业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德成;师范院校构建教育技术开放实验室的研究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牛婷婷;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视觉素养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43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543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