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教师支持行为对低成绩小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及师生关系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20-03-25 11:57
【摘要】:小学阶段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个体在这一时期如果能顺利成长,将对其一生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是他们除了家庭之外接触频率和时间最多的场所,而学习成绩显然成为老师和同学对其评价的重要标准。在国内的大环境中,学校作为一个系统,低至小学,高至初中、高中阶段,老师和学生们大多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论英雄。学校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给予了更多的掌声和荣誉。与此同时,一些学习成绩处于末端的小学生毫无疑问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学生俨然成了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差生”、“后进生”。成绩差的学生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关心和支持,就会容易陷入低自尊、焦虑和抑郁的状态中。长此以往下去将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埃里克森(E.H.Erikson)的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揭示了儿童在7到12岁时是处于获得勤奋感以克服自卑感阶段。儿童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并使自己成为社会生产者掌握具备的专业技能,学习体验从孜孜不倦的勤奋工作中获得乐趣。当儿童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出了勤奋感,他们才会有足够的信心来信任自己,并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就不会产生自卑感。反之,如果不能成功地解决本阶段的发展危机,儿童就会在人格中形成自卑感和无能感(黄希庭,2002)。诸多研究结果表明,对学龄期(7-12岁)的儿童产生影响最大的不是父母,而是同伴或邻居,尤其是学校中的教师。如果儿童能得到成人尤其是老师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让他们进一步发展出勤奋感。如果这一阶段的成长危机能成功化解,就会形成有能力的美德;反之,则会形成无能感而陷入自卑状态。因此,通过努力学习以获得好的成绩可成为他们克服自卑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正着眼于这一理论,修编教师支持行为的评估工具,并比较师生间对教师支持行为的差异;使用层次回归分析教师支持行为的主效应、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师生关系的调节效应。最后使用团体辅导干预疗法结合教师支持进行干预,以降低低成绩学生的自卑感程度,提升积极认知水平。本研究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研究一,旨在修订《教师支持行为量表》(学生版、教师版),分析其信度和效度,目的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测量学生感知到的教师支持行为、以及教师所认为给予学生支持行为的工具;并比较小学生与教师对教师支持行为的差异。第二部分及研究二,通过修订的《教师支持行为量表》(学生版)、《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师生关系问卷》、《自卑感量表》的发放,来了解中高年级低学习成绩小学生的教师支持、心理韧性、师生关系、自卑感现状;分析教师支持行为对低成绩小学生自卑感的主效应、心理弹性对此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师生关系在这一中介作用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第三部分即研究三,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结合所属教师的支持,对低学习成绩小学生进行干预,以降低其自卑感程度,提升积极认知水平。三个部分的研究结果如下所示:(1)研究一的结果发现,(1)修订后的《教师支持行为量表》(学生版、教师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教师支持行为的有效工具;(2)小学生和教师在教师支持行为量表的得分上有显著差异。(2)研究二的结果发现,(1)教师支持行为对低成绩小学生自卑感有显著的主效应;(2)心理弹性部分中介了教师支持与低成绩小学生自卑感之间的关系;(3)师生关系正向调节了教师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负向调节了心理弹性与自卑感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负向调节了教师支持与自卑感之间的关系。(3)研究三的结果发现,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结合所属教师的支持,对低成绩小学生进行干预,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能有效地降低他们的自卑感程度,提升积极认知水平。
【图文】:

支持行为,学生版,量表,碎石


显著性 0.000根据统计结果删除第18、35、37题后,余下保留34个项目。因素特征根与方差贡献率分析结果见表4-5,碎石图见图4-1,旋转后的因素矩阵内容见表4-6。表 4-5 《教师支持行为量表》(学生版)因素特征根与方差贡献率(N=143)旋转前方差 旋转后方差因素 特征根 贡献率%累积方差贡献率%特征根 贡献率%累积方差贡献率%1 13.443 36.331 36.331 7.010 18.945 18.9452 3.212 8.681 45.012 6.409 17.321 36.2673 2.674 7.227 52.239 5.910 15.973 52.239图 4-1 《教师支持行为量表》(学生版)碎石图

支持行为,教师,量表,碎石


数量少于3题,并且该因子的解释率小于5%,,可以考虑删除这个因子的项目。结合探索性因素分析后的结果发现,余下的34道题目都可以保留。因素特征根与方差贡献率结果见表4-14,碎石图见图4-3,旋转后的因素矩阵见表4-15。表 4-14 《教师支持行为量表》(教师版)因素特征根与方差贡献率(N=142)旋转前方差 旋转后方差因素 特征根 贡献率%累积方差贡献率%特征根 贡献率%累积方差贡献率%1 15.022 44.183 44.183 7.733 22.744 22.7442 3.555 10.456 54.639 7.146 21.017 43.7603 2.678 7.878 62.517 6.377 18.756 62.517图4-3 《教师支持行为量表》(教师版)碎石图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福侠;樊富珉;;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12期

2 蒋玉红;孙业桓;杨林胜;陈明春;吕晓玲;孙莹;吴振强;张洪波;;安徽省某农村地区在校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年03期

3 张轶杰;唐岩;阮冶;杨丽;雷杰鹏;;学习障碍儿童自尊自我意识及时间管理倾向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09期

4 王冰蔚;;大学生自卑心理与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12期

5 李宏翰;权方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问卷”的编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李艺敏;孔克勤;;国内自卑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0年06期

7 王燕秋;张佳佳;任景敏;黄健;李敏;许莹;彭李;缪毅;张钰;;大学生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8 刘刚;杜彦杰;;大学生自卑心理危机与认知干预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1期

9 张敏;卢家楣;;青少年情绪弹性问卷的研究报告[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10 李艺敏;孔克勤;;大、中、小学生自卑感结构及发展特点[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梁惠;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2 贾娟;教师情感支持及其对中学生自尊、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欧阳丹;教师期望、学业自我概念、学生感知教师支持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99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599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7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