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7-05-01 18:12

  本文关键词: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长久以来,心理学所关注的核心主要集中在人的痛苦经验和心理障碍上,直到呼啸前进的列车载人类迈入20世纪中后期,以前任美国心理协会主席塞里格曼(Seligaman)为首的心理学家才发起了倡导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运动,致力于通过实证研究来探索积极的人生,主观幸福感和感恩都属于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前社会,“感恩教育”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呼吁。另外一方面,当今人们对幸福感的渴求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强烈,在前不久刚圆满闭幕的两会中,“幸福感”是民生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之一,是最令人憧憬的词汇。 在这种学科背景和社会背景之下,研究者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本次研究。采用方便取样原则选取了南京、石家庄两所学校共计391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感恩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关系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 (1)感恩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具体表现为:感恩和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和消极情绪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2)感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主观幸福感。 (3)感恩通过社会支持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具体表现为:因变量分别为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即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时,社会支持都表现出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 (4)感恩通过应对方式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具体表现为:①以积极应对方式作为中介变量,消极情绪作为因变量时,积极应对方式对感恩影响消极情绪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因变量分别为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时,积极应对方式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②以消极应对方式作为中介变量,分别以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时,中介效应不显著。当因变量为另外两个维度,即消极情绪和总体幸福感时,消极应对方式表现出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 (5)感恩通过亲社会倾向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具体表现为:因变量为消极情绪时,亲社会倾向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因变量为主观幸福感的其他维度,即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时,亲社会倾向都表现出了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 (6)感恩通过积极情绪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具体表现为:因变量为消极情绪和总体幸福感时,积极情绪表现出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当因变量为生活满意度时,积极情绪发挥了完全的中介效应。 (7)移情能力对感恩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调节效应微弱。具体表现为:对当因变量为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时,移情能力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当因变量为消极情绪时,表明移情能力对感恩和消极情绪之间的调节效应是显著的。 (8)积极情绪对感恩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因变量为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时,积极情绪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调节效应。
【关键词】:感恩 主观幸福感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亲社会倾向 积极情绪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3
  • 1 文献梳理和探讨13-31
  • 1.1 幸福感研究13-14
  • 1.1.1 幸福感的涵义13-14
  • 1.1.2 主观幸福感及相关研究14
  • 1.2 感恩研究14-26
  • 1.2.1 感恩的概念14-18
  • 1.2.2 感恩的理论18-22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22-26
  • 1.3 感恩和主观幸福感26-31
  • 1.3.1 感恩预测主观幸福感26-27
  • 1.3.2 感恩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机制27-30
  • 1.3.3 感恩和主观幸福感的调节机制30-31
  • 2 研究设计31-39
  •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31-32
  • 2.2 研究思路32-34
  • 2.2.1 两者关系的研究32
  • 2.2.2 中介机制32-33
  • 2.2.3 调节机制33-34
  • 2.3 研究问题和假设34
  • 2.4 研究方法34-39
  • 2.4.1 被试的选取34-36
  • 2.4.2 施测程序36
  • 2.4.3 研究工具36-38
  • 2.4.4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38-39
  • 3 研究结果39-61
  • 3.1 感恩和主观幸福感39-45
  • 3.1.1 感恩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总体分布状况39-40
  • 3.1.2 感恩的相关差异检验40-42
  • 3.1.3 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差异检验42-44
  • 3.1.4 感恩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44-45
  • 3.1.5 感恩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回归分析45
  • 3.2 感恩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分析45-57
  • 3.2.1 以社会支持为中介47-50
  • 3.2.2 以应对方式为中介50-53
  • 3.2.3 以亲社会倾向为中介53-55
  • 3.2.4 以积极情绪为中介55-57
  • 3.3 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的调节效应分析57-61
  • 3.3.1 以移情能力为调节变量58-59
  • 3.3.2 以积极情绪为调节变量59-61
  • 4 分析和讨论61-72
  • 4.1 大学生感恩和主观幸福感61-66
  • 4.1.1 大学生感恩和主观幸福感总体分布状况61-62
  • 4.1.2 大学生感恩倾向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62-64
  • 4.1.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64-65
  • 4.1.4 感恩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65-66
  • 4.2 大学生感恩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机制66-70
  • 4.2.1 社会支持在两者关系上的中介效应66-67
  • 4.2.2 应对方式在两者关系上的中介效应67-68
  • 4.2.3 亲社会倾向在两者关系上的中介效应68-69
  • 4.2.4 积极情绪在两者关系上的中介效应69-70
  • 4.3 大学生感恩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调节机制70-72
  • 4.3.1 以移情能力为调节变量70-71
  • 4.3.2 以积极情绪为调节变量71-72
  • 5 研究结论72-74
  • 6 研究局限和展望74-76
  • 6.1 研究局限74
  • 6.2 对后续研究的展望74-76
  • 参考文献76-83
  • 附录83-93
  • 致谢93-95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萍;感恩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3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393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5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