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义务教育择校现状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济南市义务教育择校现状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择校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也较为普遍。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择校之风日盛,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原则。所谓择校主要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学生家长为给下一代提供更好的受教育机会,使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升学阶段,通过交纳“择校费”等形式,选择教学设施更完备、师资队伍更强大、教学管理更科学的学校入学。择校现象愈演愈烈,已经成为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焦点。因此,对择校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本源上找出择校的原因,以教育公平原则为出发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择校并非偶然现象,是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济南市人口每年都有显著增加,人口规模的增加必然要求扩大教育的规模,这对济南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的现象分析,指出择校带来的利弊,找出其原因。探索有效解决的途径,推动济南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全市教育的和谐发展。 本文主体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问题的缘起、国内外研究综述、基本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研究意义与目的和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状调研,包括基本情况、择校特点以及产生的影响。第三部分,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原因分析。第四部分,济南市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采取的措施,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对解决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现状、问题及原因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政府、学校、社会等三个层面探讨了解决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可供参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义务教育 择校 对策 济南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522.3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绪论7-16
- 一、问题的缘起7
- 二、文献综述7-13
- 三、基本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13-14
- 四、研究意义与目的14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14-16
- 第一章 济南市义务教育择校现状调查分析16-25
- 一、研究对象的介绍16
- 二、济南市义务教育择校的特点16-20
- 三、济南市义务教育择校问题产生的影响20-25
- 第二章 济南市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原因分析25-30
- 一、国家倾向性政策的引导25
- 二、教育投入力度不够25-26
- 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26-27
- 四、家长对子女期望值升高27-28
- 五、学校、教育部门自身利益驱使28-30
- 第三章 济南市治理义务教育择校的主要措施及存在的问题30-34
- 一、济南市治理义务教育择校的主要措施30-31
- 二、济南市治理义务教育择校存在的问题31-34
- 第四章 解决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对策34-40
- 一、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4-38
- 二、加强学校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38-39
- 三、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家长理性择校39-40
- 注释40-42
- 参考文献42-44
- 附录 1 学生家长问卷调查表44-46
- 附录 2 个别访谈46-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8-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丽;孙娇;;择校成风——教育资源非均衡的产物[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10期
2 吴福生;关于强化义务教育的几点建议[J];中小学管理;1994年05期
3 房香莲;;我很自卑因为我是一名择校生[J];大众心理学;2007年05期
4 劳文;就近入学与义务教育的发展[J];中小学管理;1994年Z1期
5 王英杰;如何提高义务教育效率[J];中小学管理;1997年01期
6 也禾;;其他必要技能的培养——芬兰义务教育有感之十一[J];内蒙古教育;2011年13期
7 ;教育广场[J];山东教育;2011年Z1期
8 左慧;;学校特色建设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7期
9 高峰;;多举措确保 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右玉县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纪实[J];山西教育(管理);2011年05期
10 韦定崇;国家应给办学企业松绑[J];中小学管理;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亚林;雷万鹏;;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十年来的政策回顾与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朱凤强;;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两免一补”状况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玉红;;关于应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策略——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彦伯;;动态均衡: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可持续配置[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刘美玲;;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背景及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杨玉琼;;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均衡状况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金花;;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路径选择:日本的经验与启示[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任楠楠;;时代召唤: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机制——基于江西省城乡中小学685份学生问卷调查[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陈纯槿;王红;;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补偿的构想[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亚君;高长波;;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孙亚斐 实习生 戴秀梅;义务教育阶段不得招收“择校生”[N];兰州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魏颖;本市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N];天津教育报;2011年
3 张烁 董雅婷;小升初,为何久病难医[N];人民日报;2011年
4 记者 於豪杰;岱山义务教育阶段“零择校”[N];舟山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罗荀 李代祥;一纸“禁令”能否根治择校痼疾[N];中国财经报;2010年
6 记者 潘园园 通讯员 张增田 林金凤;义务教育阶段 严禁收取与入学挂钩的任何费用[N];福建日报;2010年
7 罗荀;一纸“禁令”能否根治择校痼疾[N];镇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靳晓燕 本报通讯员 钟林;“小升初”乱象,有治没治?[N];光明日报;2011年
9 新华社记者 徐宜军 张晓晶;3至5年治择校,家长为何不乐观[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罗哲月;严惩屡查屡犯者[N];韶关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伦;建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教科书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吴红宇;农村劳动力迁移动机与制度冲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李敏;中国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王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模式与选择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林涛;基于校级数据的省域内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黄凯玫(Cadelia Lane Ambrose);圣卢西亚的学校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宗哲;济南市义务教育择校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干燕丹;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制度、责任与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唐先斌;我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4 董玲玲;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蔡张喜;利益、失灵与均衡[D];安徽大学;2010年
6 侯娓娓;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呼娜;日本の义务教育にぉける特别活动に关する一考察[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伍红梅;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钟耿;县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吴海潮;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济南市义务教育择校现状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40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