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儿童“重要他者”的新时代塑造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9 07:04
立德树人是人类社会进入智慧社会出现的一个重要语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创新教育方式,要求重塑对于儿童学习极为重要的"重要他者"。其中榜样学习不是为了在青少年心中树立一个虚无的"重要他者",而是帮助他们从真实、立体的"重要他者"身上汲取正能量服务于新时代儿童生活、学习与发展。新时代立德树人需要为儿童新塑创新型、担当型、引领型、国际型、学习型的"重要他者",充分运用教育信息化2.0时期的新方式使"重要他者"可亲、可近、可感、可仿、可引,从而将"重要他者"的优秀品质更好内化为学生的才智品性,实现榜样学习的精准化和有效性,也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文章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2020,(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重要他者”对塑造新儿童的时代意义与价值
(一)新儿童诞生于新时代
(二)新儿童是数字新生代
(三)新儿童将被赋予新使命
三、新型“重要他者”的类型与作用
(一)创新型的儿童“重要他者”
(二)担当型的儿童“重要他者”
(三)引领型的儿童“重要他者”
(四)国际型的儿童“重要他者”
(五)学习型的儿童“重要他者”
四、塑造新时代儿童“重要他者”的新路径与新目标
(一)实施“五化”路径
(二)追求“五可”目标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校立德树人的全面渗透:意蕴、实践与优化[J]. 唐汉卫. 中国电化教育. 2020(10)
[2]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与现实要求[J]. 王嘉毅,张晋. 中国电化教育. 2020(08)
[3]底线道德: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高标与低标[J]. 高璐. 教育科学研究. 2019(11)
[4]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新方向和新路径——兼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J]. 姜朝晖. 重庆高教研究. 2019(04)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9(03)
[6]“新儿童教育”背景下学校空间建设的思考——以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杨柳青校区空间建设为例[J]. 刘志彪. 江苏教育. 2019(10)
[7]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J]. 陈琳,王钧铭,陈松. 中国电化教育. 2018(12)
[8]学校教育生活之于儿童的意义——对儿童享用教育生活的现象学解释[J]. 金生鈜. 教育研究. 2018(06)
[9]新媒体时代榜样传播的“变”与“不变”[J]. 杨婷.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08)
[10]智慧学习生态:培育智慧人才的系统方法论[J]. 祝智庭,彭红超. 电化教育研究. 2017(04)
本文编号:3484857
【文章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2020,(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重要他者”对塑造新儿童的时代意义与价值
(一)新儿童诞生于新时代
(二)新儿童是数字新生代
(三)新儿童将被赋予新使命
三、新型“重要他者”的类型与作用
(一)创新型的儿童“重要他者”
(二)担当型的儿童“重要他者”
(三)引领型的儿童“重要他者”
(四)国际型的儿童“重要他者”
(五)学习型的儿童“重要他者”
四、塑造新时代儿童“重要他者”的新路径与新目标
(一)实施“五化”路径
(二)追求“五可”目标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校立德树人的全面渗透:意蕴、实践与优化[J]. 唐汉卫. 中国电化教育. 2020(10)
[2]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与现实要求[J]. 王嘉毅,张晋. 中国电化教育. 2020(08)
[3]底线道德: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高标与低标[J]. 高璐. 教育科学研究. 2019(11)
[4]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新方向和新路径——兼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J]. 姜朝晖. 重庆高教研究. 2019(04)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9(03)
[6]“新儿童教育”背景下学校空间建设的思考——以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杨柳青校区空间建设为例[J]. 刘志彪. 江苏教育. 2019(10)
[7]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J]. 陈琳,王钧铭,陈松. 中国电化教育. 2018(12)
[8]学校教育生活之于儿童的意义——对儿童享用教育生活的现象学解释[J]. 金生鈜. 教育研究. 2018(06)
[9]新媒体时代榜样传播的“变”与“不变”[J]. 杨婷.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08)
[10]智慧学习生态:培育智慧人才的系统方法论[J]. 祝智庭,彭红超. 电化教育研究. 2017(04)
本文编号:3484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484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