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发布时间:2021-11-11 19:43
近年来,网络思政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育人优势,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提升网络心理教育魅力,推动教育信息化2.0全面发展,实现网络心理教育因材施教模式,拓展高校"虚拟化"带动"生活化"、"多元化"推动"系统化"、"线上"与"线下"的多时空穿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文章来源】:教育观察. 2019,8(32)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优化人本主义,提升网络心理教育人格魅力
(一)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二)维持内驱力长效活动机制
(三)激发快乐教育成就潜能
二、助推教育信息化,实现网络心理人工智能
三、构建立体化教育模式,探究多种途径心理育人方式
(一)“虚拟化”带动“生活化”
(二)“多元化”推动“系统化”
(三)“线上”与“线下”多时空穿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多元化的研究[J]. 王燕,赵来,谷家川.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10)
[2]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朱晓庆,沈明,刘巧. 教育现代化. 2018(37)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定位与实践走向[J]. 李欣屿. 课程教育研究. 2016(36)
[4]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 沈晓梅. 中国青年研究. 2012(01)
[5]移动教育模式下课件设计策略探讨[J]. 刘杰,廖卫华.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5(07)
博士论文
[1]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 姜巧玲.中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89417
【文章来源】:教育观察. 2019,8(32)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优化人本主义,提升网络心理教育人格魅力
(一)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二)维持内驱力长效活动机制
(三)激发快乐教育成就潜能
二、助推教育信息化,实现网络心理人工智能
三、构建立体化教育模式,探究多种途径心理育人方式
(一)“虚拟化”带动“生活化”
(二)“多元化”推动“系统化”
(三)“线上”与“线下”多时空穿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多元化的研究[J]. 王燕,赵来,谷家川.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10)
[2]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朱晓庆,沈明,刘巧. 教育现代化. 2018(37)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定位与实践走向[J]. 李欣屿. 课程教育研究. 2016(36)
[4]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 沈晓梅. 中国青年研究. 2012(01)
[5]移动教育模式下课件设计策略探讨[J]. 刘杰,廖卫华.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5(07)
博士论文
[1]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 姜巧玲.中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89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48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