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2 01:19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除具有普通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外,还承受着来自社会、生活、学业等方面的压力,据调查表明,抑郁在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占有重要角色。因此,关注和重视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的经济和心理两个层面上,生活贫困的大学生面临的压力普遍偏大,在其成长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更多的挫折和困境,而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会激励着他们前行,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然而,研究人员较少考虑以贫困大学生的潜力,改善其心理健康并减少抑郁等心理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塞利格曼(Seligman)认为,积极心理品质(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能力和创造力等,可以更好地发展人的潜能,激发自己的活力,促进人的发展,是人类能够抵抗心理疾病的力量。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问卷(吴九君)调查了西华师范大学800名本科生的抑郁现状和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对问卷进行了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对贫困大学生的抑郁症状和积极心理品质的人口学特征进行探讨,...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抑郁是当前大学生最严峻的心理问题之一
1.1.2 贫困大学生群体抑郁易感性更高,影响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
1.1.3 积极心理品质是改善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状的资源视角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抑郁
2.1.2 积极心理品质
2.1.3 贫困大学生
2.2 关于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状概述
2.2.1 关于抑郁的界定及分类研究
2.2.2 关于抑郁理论的研究
2.2.3 关于贫困大学生抑郁的现状研究
2.3 关于积极心理品质的概述
2.3.1 关于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基础研究
2.3.2 关于我国贫困大学生积极品质的研究
2.4 对现有研究的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SDS抑郁自评量表
3.3.2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状的特点
4.1.1 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SDS各维度上的基本情况
4.1.2 贫困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
4.1.3 贫困生抑郁得分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4.2 积极心理品质的特点
4.2.1 不同类型大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总分上的基本情况
4.2.2 不同性别贫困生在积极心理品质24个维度上的差异检验
4.2.3 不同年级贫困生在积极心理品质24个维度上的差异检验
4.2.4 独生与非独生贫困生在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上的差异
4.2.5 不同家庭住所地贫困生在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上的差异检验
4.2.6 不同学科类型贫困生在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上的差异检验
4.3 贫困生抑郁症状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
4.3.1 有抑郁症状的贫困生和无抑郁症状的贫困生在积极心理品质个维度上的差异检验
4.3.2 贫困生抑郁症状与积极心理品质总分的相关分析
4.3.3 贫困生抑郁维度与积极心理品质6个分量表的相关分析
4.3.4 贫困生抑郁症状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回归分析
5 讨论
5.1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抑郁现状分析
5.2 贫困生抑郁症状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情况分析
5.2.1 贫困生抑郁症状在性别上的情况分析
5.2.2 贫困生抑郁症状在年级上的情况分析
5.2.3 贫困生抑郁症状在是否独生上的情况分析
5.2.4 贫困生抑郁症状在家庭住所地上的情况分析
5.2.5 贫困生抑郁症状在学科类型上的情况分析
5.3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分析
5.4 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情况分析
5.4.1 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在性别上的情况分析
5.4.2 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年级上的情况分析
5.4.3 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在是否独生上的情况分析
5.4.4 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家庭住所地上的情况分析
5.4.5 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学科类型上的情况分析
5.5 贫困生抑郁症状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分析
6 结论
7 启示
7.1 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
7.2 帮助贫困大学生学会接纳自我,建立积极的认知图式
7.3 深入开展积极心理品质教育
7.4 引导贫困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会调解情绪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基本人口学信息
附录二: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附录三:SDS自评量表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970643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抑郁是当前大学生最严峻的心理问题之一
1.1.2 贫困大学生群体抑郁易感性更高,影响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
1.1.3 积极心理品质是改善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状的资源视角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抑郁
2.1.2 积极心理品质
2.1.3 贫困大学生
2.2 关于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状概述
2.2.1 关于抑郁的界定及分类研究
2.2.2 关于抑郁理论的研究
2.2.3 关于贫困大学生抑郁的现状研究
2.3 关于积极心理品质的概述
2.3.1 关于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基础研究
2.3.2 关于我国贫困大学生积极品质的研究
2.4 对现有研究的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SDS抑郁自评量表
3.3.2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状的特点
4.1.1 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SDS各维度上的基本情况
4.1.2 贫困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
4.1.3 贫困生抑郁得分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4.2 积极心理品质的特点
4.2.1 不同类型大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总分上的基本情况
4.2.2 不同性别贫困生在积极心理品质24个维度上的差异检验
4.2.3 不同年级贫困生在积极心理品质24个维度上的差异检验
4.2.4 独生与非独生贫困生在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上的差异
4.2.5 不同家庭住所地贫困生在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上的差异检验
4.2.6 不同学科类型贫困生在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上的差异检验
4.3 贫困生抑郁症状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
4.3.1 有抑郁症状的贫困生和无抑郁症状的贫困生在积极心理品质个维度上的差异检验
4.3.2 贫困生抑郁症状与积极心理品质总分的相关分析
4.3.3 贫困生抑郁维度与积极心理品质6个分量表的相关分析
4.3.4 贫困生抑郁症状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回归分析
5 讨论
5.1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抑郁现状分析
5.2 贫困生抑郁症状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情况分析
5.2.1 贫困生抑郁症状在性别上的情况分析
5.2.2 贫困生抑郁症状在年级上的情况分析
5.2.3 贫困生抑郁症状在是否独生上的情况分析
5.2.4 贫困生抑郁症状在家庭住所地上的情况分析
5.2.5 贫困生抑郁症状在学科类型上的情况分析
5.3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分析
5.4 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情况分析
5.4.1 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在性别上的情况分析
5.4.2 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年级上的情况分析
5.4.3 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在是否独生上的情况分析
5.4.4 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家庭住所地上的情况分析
5.4.5 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学科类型上的情况分析
5.5 贫困生抑郁症状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分析
6 结论
7 启示
7.1 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
7.2 帮助贫困大学生学会接纳自我,建立积极的认知图式
7.3 深入开展积极心理品质教育
7.4 引导贫困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会调解情绪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基本人口学信息
附录二: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附录三:SDS自评量表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3970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3970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