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好教师”:基于家长视角的调查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03 22:27

  本文关键词:“好教师”:基于家长视角的调查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家长 学生 好教师 教师素质


【摘要】:本文是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把人们长期忽视了的作为教育利益的相关者——家长作为切入点,研究家长视角下“好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研究遵循了调查研究的基本规范和要求,综合运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了解家长、学生对“好教师”的期望有何特点,以明确家长心目中“好教师”的素质特征,从而为学校教育管理者、教育决策者在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的问题上提供指导,也可为构建好教师专业标准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为教师个人结合家长反映的情况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能有步骤、有计划地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进而成长为一名“好教师”。 本研究界定了文中的相关概念,阐述了研究的过程和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了850位家长并深度访谈了10位家长。调查结果显示:①家长期望年龄在26-40岁、教龄为6-20年、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来教育他们的孩子;②不同学段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好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突出表现为“有责任感”和“对学生有耐心”;③家长心目中“好教师”排在前10位的素质有:有责任感、对学生有耐心、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教法生动有趣,学生容易领悟、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重视其能力培养、知识讲解透彻明白、布置作业合理,批改作业认真、重视品德教育、善于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常给与学生各种鼓励。 本研究的结论有:第一,有责任感和对学生有耐心是家长衡量“好教师”的首要标准。第二,家长心目中“好教师”应具备重要素质首先体现在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范畴,其次是业务素质范畴和个性心理范畴,而对教师外在素质的要求并不高。第三,学生和家长对“好教师”的认识有高度的一致性。第四,各阶段学生家长心目中“好教师”应具备的标准有一定区别。通过对家长心目中“好教师”要求和期望的分析,得出本研究的启示有:我们可以参考家长心目中“好教师”应具有素质来构建“好教师”的专业标准。另外,本文还提出了供教师参考的成为家长心目中“好教师”的建议: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专业发展能力;应注重健康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要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培养;要关注家长需求差异,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要经常与家长平等对话。
【关键词】:家长 学生 好教师 教师素质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78;G45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一、引言8-11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2
  • (一) 本研究的目的11
  • (二) 本研究的意义11-12
  • 三、本文相关概念的界定12-15
  • (一) 家长12-13
  • (二) 教师13-15
  • 四、相关文献综述15-29
  • (一) 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与成果15-21
  • (二) 国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成果21-26
  • (三) 对已有相关研究的反思26-29
  • 五、研究的过程与方法29-35
  • (一) 研究的过程29
  • (二) 研究的方法29-35
  • 六、家长心目中 “好教师” 的调研结果与分析35-66
  • (一) 家长对 “好教师” 性别的期望35-36
  • (二) 家长对 “好教师” 年龄的期望36-37
  • (三) 家长对 “好教师” 教龄的期望37-38
  • (四) 家长对 “好教师” 学历的期望38-40
  • (五) 家长心目中 “好教师” 的素质40-57
  • (六) 家长心目中 “好教师” 与学生、教师心目中 “好教师” 的比较分析57-66
  • 七、本研究的结论与启示66-74
  • (一) 本研究的结论66-68
  • (二) 本研究的启示68-74
  • 参考文献74-78
  • (一) 著作类74
  • (二) 期刊文章类74-77
  • (三) 学位论文类77-78
  • 附录一:家长心目中 “好教师” 的调查问卷78-81
  • 附录二:教师心目中 “好教师” 的调查问卷81-82
  • 附录三:学生心目中 “好教师” 的调查问卷82-83
  • 附录四:家长心目中 “好教师” 的访谈工具83-84
  • 后记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红伟;;努力为教师成长服务[J];辽宁教育;2007年04期

2 ;痛打假科研[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6年Z1期

3 刘平;李芳;;倾听与反思: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J];交通职业教育;2005年06期

4 刘彦弟;;倡导“尊重”的教育理念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10期

5 黄敏;校本研究——教师成长的方舟[J];教育艺术;2005年08期

6 李宏亮;浅谈青年教师成长的“三点一线”[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1年10期

7 王洪香;发展性教师评价——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柳德玉;;论经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意义[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4期

9 梁燕玲;;教育反思:一种促进教师成长的科研范式[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8期

10 郑雅君;郝作成;;浅析教师自我发展中反思的作用及实践[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月鲜;;在教学反思中成长[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潘水添;;学校内涵发展与教师成长的研究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3 ;附件材料⑨ 四川省青川中学校教师成长档案袋管理办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4 刘友开;;敢立潮头唱大风——我的30年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总结与反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5 潘水添;;学校内涵发展与教师成长的研究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6 杨雄;;反思其实很美丽[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7 郭红霞;;一位中学数学教师的成长之路——解读张思明[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黄庆坤;向兰花;;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9 刘友开;;敢立潮头唱大风——我的30年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总结与反思(二)[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10 王继亨;;在反思中充实 在反思中前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科 大连教育学院学校发展评估中心主任;期末总结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契机[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记者 吴骞 通讯员 吴其林;读书展示助推教师成长[N];莱芜日报;2010年

3 闻道;南京:首届青年教师成长论坛成功举行[N];江苏教育报;2009年

4 阳 芳;教师成长离不开自我“充电”[N];中国教师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陈强;河南濮阳 为农村教师成长铺路搭桥[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周晓玲 本报记者 黄巧娣;五通桥:“创先争优”促进教师成长[N];乐山日报;2010年

7 古林松 广东省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教师;“共同体”:区域推进教师成长的新模式[N];中国教师报;2010年

8 本报通讯员 张蕊;教师“远程”研修“近距离”研讨[N];济南日报;2011年

9 记者 吴晶;尊重教师不应只在节日关怀[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通讯员 李旭;北京西城为教师成长开辟“绿色通道”[N];中国人事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毛齐明;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秋贤;“冲破坚冰”——三位浸入式教师成长的故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赵昌木;教师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焦岩岩;“权利本位”理念下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萌;面向教师需求的教师及时培训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鑫;教师感情修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阚兴芳;教师角色期待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2 宗永杰;普通高中教师工作状态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艳艳;教师培训者任职资格标准探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邓雪梅;研培教师对“研培合一”模式的不适应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雪亚;生命之光与价值之镜[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涂欣;作为一个人的教师[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彭智琨;虚拟学习社区:构筑信息技术教师成长的平台[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孟凡森;中学优秀物理教师成长的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慧娟;论教师关怀能力及其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明菊;论教师的教学自主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15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15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6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