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个人视角下教师的研究观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6 13:19
本文关键词:文化—个人视角下教师的研究观之研究
【摘要】:文化-个人视角下教师的研究观指的是教师个人对教师研究持有的观念,其根本上属于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文化-个人视角理解教师的研究观是推动教师研究,实现其诸多良好承诺的重要前提。 文化-个人视角下教师的研究观包括教师的研究要素观、研究发展观与研究条件观。本研究通过对4位教科研主任、179位一线教师的访谈(其中159位教师接受书面访谈,20位教师接受面对面访谈),以及对一位教师的个案研究,发现: 在研究的要素观方面,教师的研究目的观、研究内容观及研究评价观相对比较一致,均认为教师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研究内容应集中于课堂教学,尤其是学生和所教学科,研究评价应更多地考察研究成果之于实践改进的影响,而当前的研究评价方式与标准过于单一,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但在关于研究本质、研究方法和研究时间的看法上,特别是①研究究竟是教师职业的拓展技能还是内在要求?②教师研究是否存在不同的类型?③研究与教学的关系是对立的吗?④教师的经验是否有必要进行理论提升?⑤教师是否真的没有时间做研究?等问题上则充满矛盾。 在研究的发展观方面,本论文发现,教师对研究的关注涵盖了低度关注、自我关注、任务关注及影响关注中后果关注四个阶段。从个体教师从事教师研究的发展历程看,则经过了外部要求下的被动参与阶段、成功体验后的认同接纳阶段、积极实践中的意识萌发阶段与反思探究间的提升创新阶段。 在研究的条件观方面,本论文发现学校组织文化、教师自身及校外专业支持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了教师研究。从学校组织文化层面看,目前学校组织的物质文化未对教师研究产生显著影响;制度文化则是教师研究顺利启动与有序开展的必要保障,但已有的科研管理机制并不符合教师研究的内在要求;学校组织的观念文化对于教师研究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深层次影响,是教师研究能够深入运作的关键因素;从教师自身层面看,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浓厚的研究兴趣及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是促进教师研究的个人条件;此外,校外专业支持也起到了重要影响作用。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论文认为,在教师研究问题上,教师个人与学校文化(主要包括教学文化、科研文化、评价文化、组织文化等)存在相互作用。促进教师研究的发展,一方面需积极推进学校文化变革,为教师研究提供良好的氛围条件,另一方面需要教师个人积极超越自我与外在环境的制约,推动学校文化向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方向转变。
【关键词】:研究观 教师研究 文化-个人视角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451.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导论12-28
- 一、研究缘起12-24
- (一) 研究背景12-14
- (二) 文献述评14-23
- (三) 问题提出23-24
- 二、研究设计24-28
- (一) 研究方法24-25
- (二) 研究对象25-26
- (三) 数据收集方式26-28
- 第二章 文化-个人视角下教师的研究观之内涵28-34
- 一、文化-个人视角下教师的研究观界定28-30
- (一) 文化-个人视角与教师的研究观28-29
- (二) 教师个人教育观念与教师的研究观29-30
- 二、文化-个人视角下教师的研究观结构30-34
- (一) 典型的文化-个人视角的结构及其分析31
- (二) 典型的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结构及其分析31-32
- (三) 文化-个人视角下教师的研究观结构32-34
- 第三章 文化-个人视角下教师的研究要素观34-45
- 一、教师的研究本质观34-38
- 二、教师的研究目的观38-39
- 三、教师的研究内容观39
- 四、教师的研究方法观39-42
- 五、教师的研究评价观42-43
- 六、教师的研究时间观43-45
- 第四章 文化-个人视角下教师的研究发展观45-51
- 教师的关注发展状况45
- 一、教师的关注发展状况45-47
- 二、教师的研究发展阶段47-51
- (一) 外部要求下的被动参与阶段47-48
- (二) 成功体验后的认同接纳阶段48
- (三) 积极实践中的意识萌发阶段48-49
- (四) 反思探究间的提升创新阶段49-51
- 第五章 文化-个人视角下教师的研究条件观51-60
- 一、学校组织文化条件51-56
- (一) 学校组织的物质文化51-52
- (二) 学校组织的制度文化52-54
- (三) 学校组织的观念文化54-56
- 二、教师自身条件56-58
- (一) 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56-57
- (二) 浓厚的研究兴趣57-58
- (三) 勤恳踏实的工作作风58
- 三、校外专业支持条件58-60
-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6
- 附录Ⅰ66-67
- 附录Ⅱ67-68
- 附录Ⅲ68-69
- 后记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解与可行途径[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2 尹弘飚;课程改革中教师关注阶段理论的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3 赵明仁;黄显华;;近20年来西方教学研究的新进展:对教学的理解及其转变[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4 陈向明;;范式探索:实践—反思的教育质性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5 李小红,邓友超;教师反思何以可能——以学校组织文化为视角[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6 易凌云,庞丽娟;教师教育观念:内涵、结构与特征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杨明全;行动研究与课程创新[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8 钟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构建[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9 楚江亭;;“文化自觉”与教师教育研究的价值选择[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10 王卫华;;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变迁及展望[J];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小波;论教师的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顺利;中小学教师行动研究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26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26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