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流浪儿童的心理救助与回归
本文关键词:试论流浪儿童的心理救助与回归
【摘要】: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应该突破以往单一通过物质救助、外在救助的模式,加强对流浪儿童的心理救助;促成流浪儿童重返家庭不是对家庭的简单的、短暂的行为回归,而是健康人格的回归、心灵的回归。
【作者单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
【关键词】: 流浪儿童 救助模式 心理救助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流浪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流浪儿童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一方面不利于儿童自身的认知发展,可能造成智力发展的阻碍;一方面,部分流浪儿童因为接受不良诱导在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出现问题,甚至人格扭曲,可能出现反社会行为、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危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志红;;流浪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救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2 黎辉南;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与保护[J];社会福利;2005年04期
3 毕伟;;国内流浪儿童状况研究综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何俊华;陈新景;曹朝阳;;流浪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惠敏;王玲;;流浪儿童的社会支持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2 刘日飞;;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救助中的介入及其意义[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胡巧芳;;政府在流浪儿童预防中的职能与作用研究[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08期
4 李颖;;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现状、困境与对策——以绍兴市为例[J];社会工作(上半月);2010年06期
5 冯继强;朱峻薇;丁晓芳;刘素芳;;流浪未成年人公共图书馆权利初探——以杭州图书馆和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知识关怀实践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年01期
6 杜妍智;;工读学校流浪儿童救助中的社会工作介入——基于社会工作优势视角[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年04期
7 陈叶梓;;关于完善贵州省流浪儿童社会服务的对策思考[J];魅力中国;2009年04期
8 蔡韶娜;;近十年来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11期
9 谢小兵;;浅谈中国社会流浪儿童问题[J];中外企业家;2009年1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热孜万古丽·阿巴斯;新疆少数民族流浪儿童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温洪nr;流浪儿童人格教育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李雅丽;中国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分析及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杨春;流浪儿童救助中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杨寒玉;社会保障的趋人性化设计[D];暨南大学;2009年
6 杨啸远;转型期流浪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D];吉林大学;2010年
7 陈静;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的预防与回归[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新,于翼,武文斐;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基础的流浪儿童救助体系[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刘继同;关注中国城市流浪儿童——郑州市流浪儿童状况调查报告[J];社会福利;2002年05期
3 安怀世;流浪儿童问题的国际背景和干预途径[J];社会福利;2002年10期
4 张明锁;为什么流浪——关于郑州市流浪少年儿童的家访调查[J];青年研究;2002年12期
5 刘继同;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模式与城市流浪儿童议题[J];青年研究;2003年10期
6 薛在兴;社会排斥理论与城市流浪儿童问题研究[J];青年研究;2005年10期
7 陈国华,许传新;流浪儿童的社会支持因素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年02期
8 王思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能力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孙莹;儿童流浪行为分析及其干预策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赵维泰;关于中国流浪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州学刊;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宏;;103个孩子的爸爸[J];意林(原创版);2010年01期
2 王尽飞;;谈谈灾后的心理救助[J];科技资讯;2010年08期
3 崔丽娟;俞彬彬;黄敏红;;家庭关怀、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对流浪儿童的影响研究[J];心理研究;2010年03期
4 邢人俨;方迎忠;;张中良夫妇 11个孩子的爸爸妈妈[J];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22期
5 ;月度人物[J];祝你幸福(知心);2010年09期
6 王春华;;智利矿难的心理救助[J];中外企业文化;2010年11期
7 杜丽丽;;音乐心理剧对流浪儿童自尊水平干预的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郭明霞;张江波;;重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救助问题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13期
9 李晓童;;受伤的心灵需要持续关爱[J];北京观察;2009年05期
10 李聪;;石清华和他的105个孩子[J];北京支部生活;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介平;叶学良;;试论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双困生”心理救助的作用[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铭;;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3 谭文芳;;突发事件下军人心理救助[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杜立;;转型期的社会分层与未成年人弱势群体[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5 章夏萍;黄小萍;陆远强;黄卫东;;汶川地震后转移杭州救治伤员的心理状况调查[A];浙江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浙江省创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聂振伟;;生命的礼赞是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集结号角——512危机事件后“回家”计划的实施与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7 陈铭;;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同归;郭亚鸣;;海上搜救人员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谭文芳;;突发事件下军人心理救助[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于媛芳;崔丽娟;;流浪生活对流浪儿童偏差行为形成的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倩;今年我市将加快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N];桂林日报;2011年
2 周志丹 首席记者 于航 记者 付宇;我市综合福利服务再上新台阶[N];牡丹江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谢秋林 杨淑湘 单晓颖 陆丽明;2010脚步与记忆(四)[N];丹东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杨媛媛;强制救助流浪儿童[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1年
5 记者 王燕;我市将新建流浪儿童救助中心[N];西安日报;2011年
6 记者 罗争光 程士华 杨金志;不能让流浪乞讨儿童生活没着落[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本报记者 王瑜 实习生 慕素娟;流浪儿童救助迫在眉睫[N];工人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天然;感动再次温暖你我的心房[N];大连日报;2010年
9 记者 唐姗姗;孙桂华代表:让流浪“三毛”回归正常生活[N];检察日报;2010年
10 记者/雷辉 林亚茗 张胜波 通讯员/张跃;省民革建议:“强制救助”流浪儿[N];南方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兰花;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重构研究[D];南开大学;2008年
2 董惠娟;地震灾害与心理伤害的相关性及其心理救助措施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剑敏;职业乞丐救助管理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杨啸远;转型期流浪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D];吉林大学;2010年
3 何芳;新时期社会救助管理站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静;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中的预防与回归[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热孜万古丽·阿巴斯;新疆少数民族流浪儿童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温洪nr;流浪儿童人格教育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王洋阳;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8 任婵;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王慧先;中国儿童福利行政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艾正扬;灾后心理救助社会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76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576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