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差异对大学新生适应状况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城乡差异对大学新生适应状况的影响
【摘要】:大学新生的适应状况呈现出城乡差异,在多数适应维度上,城市生源的适应好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而在学习适应维度上,农村学生的调适状况优于城市生源。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数据分析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适应 城乡二元结构 文化差异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大学生适应状况的理论探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环境适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能否顺利适应大学生活,我国目前存在的城乡差异对大学生的适应状况有什么样的影响,是本文研究和探讨的重点。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讨论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2 姜太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造[J];改革与战略;2008年11期
3 寻广新;;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系统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徐新林;;城乡文化差异与在校农村大学生社会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兰勇;陈忠祥;;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文化整合[J];人文地理;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洪章;;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学校适应性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毛瑞芹;;城乡文化冲突视域中的农村大学生再社会化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3 邹泓;余益兵;周晖;刘艳;;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杨洁;;社会学视角下的当代农村大学生困境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3期
5 顾朝林;吴莉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Ⅰ)[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2期
6 吴文峰;包文婷;;人格与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7 柳亮;;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J];调研世界;2009年08期
8 徐佳;张旺锋;冯宗周;曲强;;论西部地区新型城乡关系——构建城乡网络式空间结构[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12期
9 赵宝春;;消费者伦理信念水平与其出生地的关联:中国城乡二元社会背景下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01期
10 庞波;齐怀峰;;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心理和就业状况分析——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梅;陈亚飞;;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班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的调查研究[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潇肖;艾忻;;来华留学生校园适应现状研究[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毅;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评价及其路径演进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芳;局级领导者群体整体效能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6 许英;循环经济模式下区域技术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马薛娟;我国聋人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蕾;二元经济结构下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朝立;山东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5 李华平;大学新生高考录取满意度及其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静;幽默感、情绪智力与大学生适应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时艳阳;社交自我效能感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唐伟伟;我国中小学教师创新教学行为问卷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姚润琴;武汉地区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适应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楠;大学生自我概念、亲社会行为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祝影;城市化的人类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4期
3 甄峰;城乡一体化理论及其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6期
4 甄峰,宁登,张敏;城乡现代化与城乡文化──对城市与乡村文化发展的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1期
5 蔡远满,赫江;浅析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及成因[J];丹东纺专学报;1997年03期
6 黄晓舟;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我国农业发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7 胡伟略;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文化论与第二次城市化[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马晓河;蓝海涛;黄汉权;;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J];管理世界;2005年07期
9 徐新林;在校农村大学生再社会化问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10 接玉梅,葛颜祥,胡继连;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娟;;成长的失落——关注大学新生入学心理适应[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马慧;徐静英;;浅谈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范雪;;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李众合;;浅谈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5 苏斌原;黄媛;;浅析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J];科技资讯;2008年19期
6 潘晓东;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7 罗兰苑;;高校新生心理适应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微[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赵欢欢;;大学新生入学心理适应问题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王昊;论农村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J];求索;2004年10期
10 徐畅;;大学生班级心理训练方案设计[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一新;;英语学习中的文化差异及适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林一新;;英语学习中的文化差异及适应[A];2003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3 熊兆飞;;文化差异下的中国色彩[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爱莉;;英语教学文化导入新举措[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颜纯钧;;全球化:文化差异与文化资本[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6 邱畅;;中国形象在美国小说中的误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7 张秀英;;从《红楼梦》的英译本看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和补偿[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8 欧阳飞雪;;文化差异对跨文化营销方式的影响及其对策[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沈卓卿;俞国良;;情绪表达者的文化差异对表情识别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唐发年;;试论异化与归化在习语翻译中的运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欣然;关注大学校园里的“混一族”[N];天津教育报;2007年
2 长春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刘平邋刘立立;和谐人际关系催生高品质大学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何祥生;给大学新生的精神大餐[N];黄石日报;2006年
4 陈晓春邋任松筠;珍惜大学生活 开创美好未来[N];新华日报;2007年
5 李雪林 实习生 庄承昀;英语“主宰”了大学生活[N];文汇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朱章安 实习生 徐德荣;为心灵奔走[N];湖南日报;2006年
7 ;雷骥博士答大学生问[N];河南日报;2006年
8 张芹 祁李锋;坚强浇灌成功之花[N];连云港日报;2008年
9 张毅维;为什么对大学生活如此怀恋[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李为民 实习生 翟步庭 冯杰;回望四年 可曾留憾[N];山西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欢;类别学习中的文化差异[D];中南大学;2010年
2 宋新玲;我国乡镇公务员能力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寻广新;统筹城乡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马军显;城乡关系:从二元分割到一体化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王松;跨文化语境下交际顾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张远;合资企业股权结构与文化差异的成因与影响[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袁中金;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谦;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贺玉高;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薛华;中美电影贸易中的文化折扣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麦晓霜;文化差异下的中国旅游营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范黎黎;论中美谈判过程中文化差异对跨文化谈判变量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王星河;谈非言语式交际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晓慧;浅析中美商务谈判的文化差异[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5 郑畅;从功能对等的角度论英汉商标翻译[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万敏;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探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刘媛媛;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中美商务谈判的成败[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李媛;商标词及其翻译探讨[D];广西大学;2007年
9 玄黎娜;中美大学排行文化差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丽芸;中英委婉语比较与翻译[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26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26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