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建设背景下开放教育体系完善研究
本文关键词:皖江城市带建设背景下开放教育体系完善研究
【摘要】: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面对新的挑战,加剧人才竞争。现代人的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就是通过知识的快速更新,技能的获取和再培训以及素质的全面提升不断优化自己,充实自己以适应市场对人力资源越来越高的要求。逐渐地,人们开始重视终身教育这个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从而外化为巨大的教育消费市场。 而终身教育的所有特征,现代远程教育基本都满足,比如:个性化,全球化,工业协作化,移动性,快速的交融与反馈,技术与教育结合等等,现代远程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的这一系列的特征已经表明它应是各国在21世纪为国民提供终身教育的首选。而开放教育体系作为中国最大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恰恰能够在这项任务中得到发展,并体现其价值。正如中央电大校长葛道凯所说:“电大在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大有作为!” 2010年1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了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皖江城市带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是我国第一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而专门制订的战略规划,也是2010年国务院第一个颁布实施的区域规划,对于促进安徽崛起、加快转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皖江城市带的建设,归根到底是人才的建设,那么在此番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的大潮中,众多转移而来的企业如何找寻和培养能够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人才,而笔者所从事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系统能否为企业培养所需的人才,能否在此契机面前为皖江城市带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势必成为本系统这一时期思考的重点。开放教育事业同样要在这次发展的大潮中面临机遇与挑战。在皖江城市带建设大量引进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满足承接产业发展的需要的背景下,开放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对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管理模式、教育教学模式、监控系统、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对新形势下的开放教育进行研究,以期能与皖江城市带建设的大潮同频共振,谋求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 开放教育 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5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绪论7-12
- 1.1 研究背景7-8
- 1.2 研究综述8-9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9-12
- 第2章 开放教育的发展与演变12-19
- 2.1 现代远程教育在国外的发展12-15
- 2.2 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15-19
- 第3章 皖江城市带建设与开放教育19-22
- 3.1 皖江城市带建设简介19-20
- 3.2 皖江城市带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20
- 3.3 开放教育在皖江城市带建设中的积极作用20-22
- 第4章 开放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困境22-28
- 4.1 广播电视大学与普通高校的竞争共存关系22-24
- 4.2 "新"媒体与"旧"媒体的互为补充关系24-25
- 4.3 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关系25-28
- 第5章 皖江城市带建设背景下开放教育体系的完善28-55
- 5.1 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向"应用型"转变28-30
- 5.2 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向"贴心化"转变30-33
- 5.3 开放教育管理模式向"有效化"转变33-45
- 5.4 开放教育的监控系统"动态化"45-52
- 5.5 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向"特色化"转变52-55
- 第6章 结论55-57
- 参考文献57-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玉龙;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建设探索[J];广西高教研究;2002年04期
2 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建构[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于小艳;;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服务文化的内涵特征[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徐伟;范彩霞;;远程教育与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整合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0期
5 段珍兰;;现代远程教育中不可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6 张存库,张珠龙;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7 陈艳美;王秀芹;张文彬;;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立法规制问题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余娅林;论开放教育自主性个别化学习模式建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朱延青;;远程开放教育自主学习方式的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陆东日;;浅议现代远程教育英语教学模式[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玲;张文娟;徐沙;常凤媛;郑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健康教育专栏数据统计[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李萍萍;;面向农村的现代远程教育[A];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万伦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金钥匙[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4 游清泉;周一文;;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发展与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郑植;袁文亮;肖俊聪;;对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运营实践与思考[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丁新;;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发展的比较[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陈晓东;蔡中威;;现代远程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思考[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8 艾戬;林博;;关于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能力的探讨[A];中国烟草行业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冯平;马智刚;;浅论中国远程教育中的几个问题[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慧;;现代远程教育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祺泉;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服务终身学习型社会[N];福建日报;2003年
2 泸州广播电视大学 罗添尹;浅议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N];泸州日报;2009年
3 王晟 向吟吟;以质量为保证,开放教育成就电大新发展[N];衡阳日报;2009年
4 记者 赵婀娜;我国接受现代远程本专科教育人数累计达一千万[N];人民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吴世永;我州2.5万农村学生用上现代远程教育网[N];博尔塔拉报;2006年
6 袁春华邋李召宇 马军;架在田野上的信息金桥[N];农民日报;2008年
7 记者 邵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调研组来喀调研[N];喀什日报(汉);2008年
8 张俊卿 王祁峰 张传胜 罗卫平;祁阳现代远程教育成为农村致富“助推器”[N];永州日报;2005年
9 记者 张海霞;我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全面启动[N];长治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梁捷;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培训近两亿人次[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光;基于网格的远程学习支持系统模型构建与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2 薛伟;现代远程教育5S学习支持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胡泽民;“学习用户”理念下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5 马池珠;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传播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熊艺;中国远程教育系统管理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解迎刚;基于人工心理的智能化E-Learning系统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7年
8 潘康明;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结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泽清;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探析[D];东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锋;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与普通高校现代远程教育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德春;西部地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3 刘运龙;现代远程教育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中南大学;2004年
4 柳怀;电大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证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牛婷婷;现代远程教育导学教师导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岩;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考试理论的研究及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郭峰;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教学交互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继宽;现代远程教育情境下教学结构模式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史e,
本文编号:626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626132.html